再说现在,按照此前的火药味,燕云和秦国之间的战乱再所难免,可白马都骑赢了之后也没有北上找秦国的麻烦,而是拿出来自己了王爵诏令把新打下来的郡县统一规划作为自己的食邑,短短半个月内陈江格局大变。
不过慕容冲回来了,不急。
慕容家作为灼羽顶尖勋贵,慕容轩、慕容柠所展现出来的强大一往无前,必然不会让豪言壮语落在地上,七国已久秦燕大战会在后续一触即发,不过统率不是都骑,而是慕容寻:
当然,这是一个更加悲惨的结局,毕竟那位燕池领袖明面上就比三尺白旗高一阶。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如今陈国最关心得,还是那一片失地:
对于如今的易江流域,也就是更名为“陈江”的几座城池而言,它们需要面临抉择。
——燕国的强大毋庸置疑,但各地官员尤其是品秩高得,它们身家性命、家族利益却都不在燕国掌控中,而是在陈国首都。
这般情况下它们最好的结果便是成为家族的弃子彻底融入燕国,但里面的因果太复杂;再者上位者的伴生荣华不是那么容易放下得,它们作为有轮替时间的官职多半不会种田,所为大抵不过是攒功绩而已,因此和家族切断联系最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应对组织起来的下层官员:
如果逃,应该如何实行、说辞,但这些恰恰是燕国没有染指官位、却选择给予机密的一个痛点,这种信任就是最好得“栽赃”,直接让这些“候”、“刺史”进退两难。
——在王朝更迭的境遇中它们并不想做那牺牲品,因此就算不能两全它们也势必要挣扎一番、各自都有不同的打算、接受各种不同的“歌颂”,但在如今的易县也就是“朔北王”苏易的府邸这一切就全然没有商量的余地、仅是做了些许得让步:
要么告老还乡要么就签订血契。
这种无赖手段在强有力的武力压制下十分有效,至少明面上一切都是那么得井然有序,而随着制度、科技得进步这里生命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
而这其中也包裹上面苏易所提到的女子,沐暖。
作为边城家族,它们如今的境遇也是进退两难:
沐家是从陈国首都罪迁到易江得,祖父官职兵部尚书,单在“立嫡立长”中站错了位置被牵连,这使得它们这一脉庶出都受到了影响,因而它们这一脉尽管职位尚可、却过得谨小慎微、对待属臣都会客气几分;
不过到这都还算好,直到几个月前这里出了水患、趁着天灾四周的盗贼猖獗横行,于平乱的途中沐常冠剿匪失利后又被指“通敌”,在燕国回归之前他就承受了一个月的牢狱之灾,眼看家道中落却无计可施,这般情形直到都骑来临之后整顿官吏才有改善,因此沐家也开始积极活跃起来,有投诚倾向:
陈君对沐家的恩泽算不得厚重,再者在边境除了侯爵平民对达官显贵并无明显敬畏,毕竟高官就没有几位,德才那更是疏浅,平民与地方官员面对不会生出“惊艳”情绪,并由此在双方之家架起隔阂,“我们都一样”的认知使得阶级密度略大。
再者边境工种相对统一,阶级也较为平衡,沐家后辈再如何也是书香门第,在这般环境之下它们多少有些怨气、感叹“瓦釜雷鸣”、生不逢时,如此行径在“水患”之后更是泛滥、叫沐家心灰意冷:
毕竟这案子虽然棘手,但那是缘由陈国错综复杂的局势与不可言说的龌龊,如今归属都变了自然就不需要顾忌这些,而沐家缘由名望与频繁交涉渐渐得也就得到了一些特殊关注:
如今边境新定、民心慌慌,能够做出一件“平反”的事情对如今的局势有好处。
再者沐父罪迁,哪怕是降了官职却也能保住了性命,见过那尸横遍野、大起大落之后心态端正了许多,也懂得知足,因此在苏县颇得民心,读过书习过武、门风干净,所以几位伍长很在意审理得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