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总归只是雾里看花。
“等到深入这个行业之后,搞清楚里面的运行规律,再考虑说,哪些方向是可以做的,哪些又是有希望做成的,哪些领域是绝对不能碰的。”
“最好是跟官方相关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之后再考虑说,加大投入。”
吕凯的计划无疑更加的务实。
但架不住张硕是个开挂的,笑着说道:“我同意说,前期的步子可以迈小一点,但至于说商业航天的未来愿景,我现在就可以给出。”
“汀!!!”
无论是吕凯,还是顾铭章等高管,一下就挺直腰板,拿起本子准备记录。
知道大老板又要放大招了。
“首先第一点,新公司的名字就叫星云科技。”张硕说。
吕凯等高管自无异议。
在取名这一块,大老板向来都是很有“天赋”的。
“星云科技的主要愿景,就是在低蓝星轨道,发射足够数量的自主可控的高分辨率遥感应用卫星以及通信卫星,组建星座网络,形成覆盖全球的高时间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实现12小时全球覆盖,并对重点区域实现30分钟重访。”
张硕对标的,自然就是原时空的星链计划,但又要优于星链计划。
太空探索公司是在15年提出的星链计划,18年发射试验卫星,19年成功发射首批六十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
也就意味着说。
星云科技还有追赶的机会,至少不让太空探索公司专美于前。
到了20年之后,在全球范围之内,不仅是太空探索公司,其他诸如亚麻孙、叁星、播音等海外巨头,也都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星座计划。
商业航天在全球范围内,都将迎来一波资本热潮。
越早下场,越有机会。
“想要实现这个愿景,除了对卫星本身的研发,还要配合商业火箭的研发,以可靠、快速响应、低成本、小型化等特性为发展定位商业火箭,后续还包括对商业航天发射基地的建设等等。”
商业航天跟非商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