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阳话还没说完,上课铃响起,陈教授拿着几本教案走进大教室。
“各位同学,请坐好。”陈教授高声说道,“现在开始点名。”
郭阳心有不甘,留下一句:“婄萱学姐,我会让你对我刮目相看!”便转到其他位置坐下。
第一节文化公开课开讲。
话说陈教授年纪虽然大了,可是文化底蕴还真不是盖的。
一句歌赋能拆起来说出十几种来历,每一个字,每一组词,都能侃侃而谈,以至于引经据典,趣味岸然,一堂课听下来就算不受益匪浅。
起码对课本内容知之甚深,只要笔记做的清楚,考试手到擒来。
陈教授的课主要以古文为主,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尊敬陈教授。
“今天上第一章第四节,大家打开课本第十页!”陈教授声音很沉,显得中气很足。
开玩笑,都七十多岁了还满面红光的来学校任职,这气血顶不住,怎么挑得起教书育人的大梁?!
“想必这篇陶渊明的《饮酒》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
初中、高中课本里都有摘录,人人都能背的下来,其中意思也都能够了解。现在,大家先朗诵一遍。”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自然不用多说,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传了千古,大家在语文课本里与它亲切相遇起码三次以上。
“很好,现在我为大家讲解其中寓意……”
接下去,陈教授抑扬顿挫的为大家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将诗句中的描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出来。
只不过这首诗太短,说来说起都是老知识了,大家只是时不时的做做笔记。
“或许大家不知道,我们语文书本上的《饮酒》只是陶渊明系列诗中的一首。他一生精通辞赋,光是以《饮酒》为题材,便书写了二十首……”
郭阳抓耳挠腮,一心想要在林婄萱和叶凡面前表现自己。
当下听到陈教授的言论,眼珠子一转,高声质问:“老师,那其余十九首都是什么诗名?”
“自然都是陶渊明在……”陈教授微微一笑,还没说完,却又被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