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韶捏了捏三娘的手,还是道到时候我给你留一些人。”
三娘也没有反驳。
夫妻两人说着话,很快就回到了西院。宣韶先带着三娘去了关雎院,向姜氏汇报。
三娘跟着宣韶进去的时候,姜氏正伏在厅里那张大圆桌子上拿着一直碧玉方斗在捡桌上的豆子。
三娘见了一愣,以前在王家的时候她是见过家中厨房里的仆妇,在大太阳的天气拿出往年的陈豆子,用団簸箕装了,放在太阳地下一边晒一边挑出霉坏了?
摹?br/>
可是现在是还是大冷天,哪里能晒豆子?何况还是需要亲自动手?
三娘看了宣韶一眼,却是忍着没有问,面上也没有丝毫好奇古怪之色,似乎看到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姜氏听到禀报,开始并没有抬头,只一边捡着红豆,一边在口中暗自数着,直到宣韶和三娘行了礼站在了一旁,她才抬头朝着一旁的黄衣丫鬟道九百九十九,你先帮我记住了。”
那丫鬟忙应下了,还不忘笑着道喜这数字真吉利,正好是少爷与少进来呢,这可是吉兆。”
姜氏闻言也有些高兴,点了点头,面带笑容问宣韶和三娘进宫可还顺利?太后娘娘有没有交代?”
宣韶便简要地提了几句,三娘又拿出了从太后和皇后那里得来的玉佩和手串给姜氏看。姜氏看了几眼,点头笑道既然是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送给你们的,那就好好收起来。”
宣韶这时候才又突然母亲,三日后,我要离京一段日子。”
姜氏一愣,看了看宣韶有看了看三娘你才半年不到……这次是又是去何处?时候回京?”
宣韶想了想,还是道我要去一趟北镜,少说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
姜氏面上一僵,挥手让身边的人都退下了,这才道非得要去吗不跳字。
宣韶有些无奈,可是他明白姜氏为何会说出这种话。他的父亲就是因为奉命去了那里,便再也没有,当年他与姜氏孤儿寡母一路回京的途中,路上正好遇见了旱灾,灾民蜂拥南下,途中的辛苦自不必说,姜氏对北边没有好印象。
姜氏这话一问完,也是多此一问,自古君命难违,宣韶此去定是奉了皇帝的命令的。又如何能不去?只是她仍是不死心道韶儿,你才成亲没有几日,就这么丢下新婚妻子去北边的话又说的?皇上就不能派别人去吗?要不我进宫去求一求太后娘娘?”
宣韶没有,他总不能告诉姜氏,他之所以会提前成亲就是因为皇帝想要急着用他?且姜氏本就不讨太后的喜欢,若是为了这件事情进宫去求太后的话,太后必定会大怒。
“母亲,我会竟快会来的,您不必忧心。”宣韶的语气难得地软,不过其中的坚决也让姜氏听了个一清二楚。
姜氏眉头紧蹙,还想要说,在对上宣韶的那双眼睛时,却是将即要出口的话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