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你要说只要有人知晓了,想要保密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延缓一下时间而已。
迟疑了一下,卫若兰还是点点头:“紫英,你怎么知晓的?”
“若兰,这个消息虽然外边没传开,但是朝廷内肯定还是有人知晓了,保不了密,而且这也不算秘密。”
冯紫英明白确有其事了,但他不认为在当下朝廷财力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皇上会突然启动这样大一个工程,他感觉永隆帝更多地还是一个姿态。
卫若兰没想那么多,他以为冯紫英想要参与这个工程。
“紫英,这皇陵建设你清楚,时日迁延甚久,当下户部财源枯竭,估计也就只有内库尚有部分银子,但那几乎就是救命钱,一旦哪里出了乱子,就得要靠这个赈灾的,轻易不敢动用。”
这就能看出
水平来了,别看人家卫若兰也是成日里在国子监厮混,也不过刚满十四岁的少年,但是这等情况却是格外清楚,相比之下那贾蓉比卫若兰还大两三岁,却成日厮混,对外面的情形一无所知,这等天差地别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对卫若兰所说,冯紫英自然知晓,但他却另有看法。
既然这个风声传出来了,说明永隆帝多半是要用这样一个动作姿态来昭示自己帝位稳固了,那么修肯定要修,但不一定要马上全面动工,也不是非要一两年就要把它建成,现在朝廷也没有这个财力。
先把前期基础活计做起来,这花费虽然可能也不会小,但是起码朝廷能够接受,同时也能向外达到昭示的目的意义。
“若兰,你觉得既然朝廷里边都传出了这份风声来,那皇上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么?”冯紫英没有回应卫若兰的话,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问问题,“以皇上御极后的谨慎,若非需要,你觉得皇上会有有意行此事么?”
卫若兰迟疑了一下。
母亲成日里在家中教导他,耳濡目染之下,他对这朝中大事远胜于同龄人,原来他一直自诩为同龄人乃至周围朋友中是最了解朝廷事务的,但现在他发现大郎对此的了解丝毫不亚于他。
连他都知道户部大库空空如也,九边欠饷全靠皇上内库支应,捉襟见肘,皇上如何不知?
这皇陵一动,少说也是三五十万两银子砸进去打底,此时这笔银子纵然拿得出来,但是时候么?
这些皇上肯定都想得到,但为何却要传出这个风声来?或者说就要行此事?那肯定有原因,而且是无可替代的原因。
以皇上的性子,这种事情既然传出风来,那基本上就是没有改变了。
想到这里,卫若兰点点头:“紫英,你这么一说,我也就明白了。若是如此,此事倒是可以一做,子琦,你意如何?”
韩奇早已经两眼放光,冯紫英和卫若兰交谈时,他就已经开始揣摩如何来参与,“若兰,紫英,此事当然要算我一份,我家在西郊那边有两座石山,原来建城时便开采过,现下荒废下来了,如今若是皇陵开建,定然需要大量石料,我家便可供应石料,……”
卫若兰摇头笑道:“你这厮,本来是问你这事儿怎么样,你却已经把主意打到送石料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