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卷 第一百六十二节 动手了

作者:瑞根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是全数查抄么?”冯紫英定了定神,放慢脚步,前面就是马车,冯紫英含笑和一个正准备进吏部公廨大门的同僚点头示意,对方见冯紫英主动打招呼,也就停下脚步:“冯大人去部里办了事儿?”

“是啊,夏大人也刚回部里?”冯紫英站定,和对方拱手行礼,“刚去了尚书大人那里汇报了一下工作,可能下一步还得要劳烦夏大人呢。”

夏嘉遇,松江人,吏部文选司的员外郎,应该是高攀龙的心腹。

“哦?”夏嘉遇也有些惊讶,据他所知这位小冯修撰和尚书大人并无多少交情,倒是和左侍郎柴恪关系匪浅,还以为他是去找柴恪,没想到却是去见了尚书大人,看样子还真有什么事情,“若是需要夏某做事,只要尚书大人安排,自无不可,不知道是什么事儿?”

“可能夏大人也知道,顺天府下辖诸州县,南京伪朝起事以来,已有二人悄然辞任南行,但诸多事务却又耽搁不得,所以我专门向尚书大人禀报,恳请吏部能尽快补任到位,这还要请夏大人多关照了。”

夏嘉遇也知道这事儿,南京那边前些日子举旗,立即在大周各地都掀起了一波投效风潮。

按照南京伪朝那边的意图,就是北地的官员只要愿意去南京的,都要官升两家擢拔任用,而在湖广、西南和两广的,则力求他们暂时留任,以待后续,不过还是有不少两广、西南那边的官员辞任往南京跑,而北地这边就更多了,几乎都是江南出身的士人。

谷茮

“此等情形不仅仅是顺天府,北直诸府都为数不少,另外山东、山西、陕西也是如此,各布政司都已经禀报上来,部里边正在研究如何应对。”夏嘉遇点点头道。

一下子少了数十上百的官员,而且不少都是一地主官,的确还是给北地带来不小的影响和冲击,也需要尽快拿出方略来。

“夏大人,别的地方我管不着,但是顺天府的确耽搁不得,您知道这旱情影响,我得到的消息,大同、太原和保定、真定那边的灾民已经开始躁动,估计都有要往京师来的架势,或许就是下一个月,这京师城就要迎来第一波流民,所以得早做准备啊。”

流民其实和这几個县没啥关系,流民就算是要来,那也是奔着京师城而来,也是宛平和大兴二县的事儿,大城、东安以及密云隔得太远,毫无瓜葛,不过冯紫英也得要把这些事儿合在一块儿说,以显示顺天府的艰难。

不过夏嘉遇也不是好糊弄的,笑了笑:“大兴和宛平可没缺人啊。”

“呵呵,是没缺人,但是缺粮啊,流民来了怎么应对,东安和大城二县的秋粮赋税若是耽搁下来,上缴户部和工部的赋税要到拖下来,这府里边应对流民的准备也要受影响啊。”冯紫英乐呵呵地应道。

夏嘉遇也笑了起来,这个小冯修撰反应倒是挺快。

不过人家说得也有道理,这赈济用粮朝廷能帮补一部分,但是不足的还得要顺天府自己想办法,这位小冯修撰刚刚署理府务,肯定是想要在朝廷面前显露一番的,那就得卖力表现了。

当然这是好事,住在京师城里的人谁都不愿意四方流民蜂拥而来,弄得京师城里治安混乱,粮价一日三涨,别说普通老百姓,便是寻常官员也吃不消。

“嗯,既然冯大人已经向尚书大人汇报过了,只要有尚书大人指示,文选司这边肯定会尽快办理。”夏嘉遇笑着点头。

“那就拜托夏大人了,改日夏大人拨冗来我们顺天府,当备薄酒一杯,”冯紫英也热情相邀:“届时我再将礼卿公袁可立)和伯达公(陆彦章)也请到一块儿,小酌一番,不知意下如何?”

夏嘉遇忍不住扬了扬眉,他没想到冯紫英居然和松江陆家也如此熟络,袁可立也就罢了,河南人,不过袁可立和陆彦章均师承董其昌,但陆家没听说和北地士人有多少往来啊。

“哦,冯大人这般相邀,夏某敢不从命?”虽然冯紫英比自己小十来岁,但是却已经官至四品,而且飞黄腾达之势有目共睹,又是北地青年士子的领袖,所以有这样的机会,夏嘉遇自然也愿意结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