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血战冰河鼓声动

作者:长歌行路难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大阳南临黄河,周围地势相对其他地方略平缓。黄河南岸也相对平坦。

此处便成了一处渡口,称为茅津。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地,交通要道。

除了此处,黄河两岸或为悬崖峭壁,或崎岖难行。

如李通等从东垣之壶亭南渡黄河,南岸皆山,轻装还可,刘备带有大量辎重、攻城器械,万难通过。

即便能过,从东垣至安邑,还有北段轵关陉要走,路程也远了十倍不止。

西上潼关,再经蒲坂渡河,一样要多了八九倍路程。

南岸较为宽阔,陈兵两万毫无问题。

北岸可登陆之处,主要集中在茅津渡口。

再往两侧扩展,就比较陡峭,勉强可以攀爬,但须双手。

若为敌人居高临下攻击,则白白送死。

正当茅津渡口处,可投入兵力,一次最多两三千人。

这种关键时刻,非惜兵之时。刘备命典韦先渡。

摧锋军左盾右戟,甲具精良,行至河中,曹军箭如雨下。

摧锋军荷盾冒着箭雨而行。

太史慈率射声军紧跟其后,发弩反击。

典韦将两柄大戟背在身后,双手握着一面巨盾,当先而行。

他一双铁戟八十斤,就算汉斤相当于后代市斤一半,也有近四十斤。

加上全身铁甲,手中大盾,腰间十柄短戟,还有两百多斤的体重,总重三百多斤。

典韦在辎重兵铺了防滑干草的冰面上大步疾行,嗵嗵作响,宛如巨象冲锋。

刘备要不是早就派人试过冰层厚度,足以支撑,还真担心典韦踩裂冰面陷进去。若是陷入黄河冰窟,即便是典韦,恐怕也难逃一个死字。

冰面与渡口地面原不过一尺落差,曹军又加了一道简易胸墙,无数长矛从墙头伸出,向摧锋军猛烈攒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