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你再尝尝其它的,不合口味就说,让厨房重新做。”赵老夫人道。
赵小花也有些尴尬,她这纯粹是习惯使然。
“没有没有,这些都挺好吃的,不用重新做。”赵小花赶紧摆手。
“好吃就是好吃,不好吃就是不好吃,你只管说,不用不好意思。”赵老夫人道。
杜如意咽下嘴里的点心,笑眯眯的开口,“伯母,您府上厨娘做的点心是挺好吃的。但是,这是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小花娘有一手好厨艺,小花这嘴巴,被养刁了。”
赵老夫人又知道了大儿媳妇一个优点,心下越发满意。
于氏有些不忿,一个丫鬟的娘,手艺再好能好到哪儿去?
她到底还是有几分眼色的,知道自己现在不能多说,多说了,该惹婆母生气了。
赵大河搁下笔,吹了吹信筏上的墨迹,双手托着走到赵老夫人面前,“您看,这样写成吗?”
赵老夫人接过信,内容还没看,就不住点头。
“大河,你这字不错。”赵老夫人满意的夸赞,这一手字虽不说有大家风范,但一看就是下了工夫的。
一个小厮写的字能有多好?
于氏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娘,您不是总夸阿彦的字写的好吗?跟这小哥儿比起来,如何?”
赵知彦是谢氏的儿子,读书还算不错,自幼就临摹大家的字帖,还有专门的书法大家教导。
一手字在京中同辈中属佼佼者。
甚至,有人说,若干年后,赵知彦会成为知名的书法大家。
赵大河的字,确实不如赵知彦。
可这并不代表赵大河不如赵知彦,相反,赵知彦自幼有名师教导。
好一点,不是正常吗?
赵老夫人沉下脸,“大河拿了县试跟府试的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