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需按军令行事。”
“若到了不得已之地,先奏请本王,再进行决议。”
徐行叮嘱道。
杀俘、杀降在古代极为常见。
四明山虽是义军,但军纪比官兵也只是好上一点。若不加约束,难免会败坏他和四明山的名声。
然而也不能太过约束,不然士兵攻城没了好处,难免会士气低迷。
只要不做绝,到屠城那一步就行。
剩下的,只能尽人事,看天命了……。
想要让麾下士兵真正变成仁义之师,单凭封建社会的道德约束极难极难。再说徐行也没这个时间,
说难听点,眼不见心不烦。
朝代末年的战乱,死人……太过常见。
他也不是什么道德君子。
只是在不影响自己利益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做一些好事。
“四弟,你仁义,三哥知道……”
“放心放心,我是农户出身,哪会那么残暴。”
坤天王笑了一声,保证道。
常吉就比坤天王多一点智慧,他吹捧道:“主公既受天命,天下百姓皆是主公子民,我等义军东出,理当爱护百姓……”
两位先锋大将确立后。
公羊仪、徐明、徐泾等文官开始商讨起了粮草、辎重等事。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打仗也是打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