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之地虽然不大,但一大半都是平原沃土,更有大小河流纵横蜿蜒,压根不缺水源,足可养兵百万!
一流的出身,一流的履历,一流的地盘,拥有这三样一流的条件的韩馥,最终却混成了三流的君主,甚至落得个身死殒命的下场。
或者说,以韩馥优柔懦弱的性格,一早便注定了他有这个下场。
韩馥的为人,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对外他唯唯诺诺,对内他重拳出击。
说白了,就是窝里横。
不仅窝里横,他还眼瞎,根本不懂任用人才。
冀州有张郃、朱灵这样的优秀将领,他偏不用,就是喜欢他的上将潘凤。
也有审配这样的一流谋臣,耿武,闵纯这样的诤臣,他也不用。对沮授虽然礼遇,但也仅限于礼遇而已了。
上述人才,若他韩馥能随便重用一两个,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事情还要从讨董结束的时候说起,当时袁绍和韩馥一同返还冀州。由于在讨董之时,袁绍曾默认韩馥断粮,后袁术追责时,袁绍又把所有责任推到了韩馥身上,两人的关系由此出现了一丝裂痕。
眼看弟弟袁术割据南阳,继而向南侵袭,耳听得刘备占据徐州,力图向外扩张,自诩为天下豪杰的袁本初如何能不急,遂问计于麾下的逢纪、许攸二人。
这两人,一个是自己赏识的谋臣,一个是自己的发小,且两人都是从董卓掌权时,便追随袁绍出逃渤海的元从旧部,袁绍自然对其信重有加。
见袁绍问计,逢纪毫不犹豫地答道:“以当今天下局势,主公虽有声望,却兵微将寡,英雄无用武之地。若主公胸有吞吐日月之志,渤海一地,实难成事。”
袁绍又问道:“元图之言甚是,某虽不才,却未敢堕了我袁氏声势,有心建功立业,却无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不知元图可有良策?。”
这次逢纪还没来得及回话,旁边的许攸倒是开口了,只见他捻着胡须笑道:“主公,此事易耳。眼下正有一块上佳的地盘,主公若要取之立足,可谓是易如反掌。”
“子远说得可是……冀州?”袁绍问道。
“然也。”许攸笑道,“冀州虽非中原腹地,却富硕无比,足可成事。再者,冀州牧韩文节生性暗弱,昏聩难辨忠奸,其本为袁氏故吏,主公若有意,攸只需略施小计,便能使韩馥拱手让出冀州,为主公谋得一块安身立命治所。”
闻言,袁绍满脸惊喜道:“子远此言当真?”
说实话,袁绍本就想谋夺冀州立足,只是一直没有想到合适的办法。再加上他现在与韩馥间隙丛生,就更不好动手。
如今许攸却大包大揽,说要帮自己谋夺冀州,袁绍如何能不高兴。
“这是自然,区区冀州而已,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