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华夷之辨

作者:于秋陨S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种情况到了周代,就显得更为突出。

当时雄踞南方的楚国,和盘踞在西边的秦国,可都是山东诸国口中的蛮夷。

但事实上,这句话也仅仅是嘲讽和贬低而已,并不能改变楚国和秦国仍是华夏文明的事实。

为什么?

因为他们拥有文字,拥有史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就出自华夏文明,内核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他们也尊奉周天子,从内心中把自己当成了华夏文明的一份子。

刘虞之所以在幽州教化乌桓,就是因为他更崇尚文明认同。

假使有一天,在刘虞的教化下,乌桓人放弃了游牧习性,转而穿上了汉服,写起了汉字,口中讲起了仁义道德,那他们就不会再被视为蛮夷。

两汉期间,对外的态度就是这样。

你要是不服,咱们就死磕,打到你服为止。

可你要是愿意俯首称臣,并且主动归附华夏文明,那就一切好说。

之前匈奴分裂时,汉朝可是专门将南匈奴迁往河套地区安置,甚至设立使匈奴中郎将一职,派兵保护南匈奴的安全,就是想同化这一部分匈奴人。

由此可见,两汉时期更在乎是文明认同,而非种族认同。

所以林夕的意思是,愿意归附的异族,便慢慢迁徙教化。

至于那些不愿意归附的,就统统杀光。

林朝想了想,便又开口问道:“那以你之意,杀伐和教化,当以何者为先?”

“夕以为,当先杀伐,再教化。”

林夕思考了好一阵之后,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详细说说。”

“胡虏野蛮之甚,与畜生无异。若不先降服其身,又如何能教化其心?”林夕说道,“所以夕以为,先用刀兵,再施教化。”

闻言,林朝不禁点了点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