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单纯的建议崇祯帝大赏驸马爷的,也有建议崇祯帝行周都督故计的,但是千万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有直接拿大明朝祖训说话的。
反正不利于秦朗的居多。
崇祯帝一直留中不发,让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亲自前往岛上走了一趟,现在消息发回来了。
良种属实。
可崇祯帝却为难了,不仅为难,他内心里还更加不忿,憋屈,不平。
最后这一切都化作了一句话:“大明真无天命焉?”
崇祯帝现在特别的迷茫。
天下明明有如此良种,却偏偏赶在眼下时候爆出来——现在是什么时候呢?是大明丢了京师,然后李自成亦丢了京师,关外的鞑清反倒坐进了紫禁城金銮殿的时候。
是继大明太祖皇帝驱除蒙鞑,一扫胡腥,恢复中原之后,又被关外鞑虏打进中原的时候。
这是不是就是大明已失去天命的警示呢?
还有李自成,那也不成气候的。
他草草登基之后就带着大队人马和缴获撤离了京师。大部队一分为二,一路出居庸关向西去,一路往中原向南去。
出居庸关向西的那队人马凭靠着宣府的抵抗,最终在大同站稳了脚跟。
先李自成出京去往大同养伤的罗虎,进大同的当天,就借着大宴众将的机会,把大同总兵姜瓖及其兄弟和心腹一网打尽,然后挥洒大把银子收揽军心。而一样的事,李双喜也在宣府做了一回。
只不过李双喜下手没罗虎那般毒辣,最终饶了王承允一条命。
毕竟这位总兵大人在先前,不仅是出城三十里相迎李闯大军,还亲自向城内军民宣讲起了老李的“不滥杀,免徭赋”施政主张,以至于叫本是国破城陷的悲情剧,瞬间化作了欢灯结彩的大喜事,全城焚香夹道欢迎。
所以李双喜饶了王承允一命。
可也就是这一饶,使得城坚兵众的宣府,仅仅抵抗了阿济格大军不到五天,便宣告陷落。
李双喜本人都险些被王承允生擒。
而罗虎把大同镇上上下下清理的干净,所以大同镇能力抗鞑清大军而无惧色。反正在消息传来的时候,大同还没有丁点要陷落的可能呢。
所以李自成的西路军且站稳了脚跟,如果老李在北直隶之南也能站稳脚跟,多打几次望都之战这样的胜仗,那鞑清即便占了京城似乎也一样王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