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扩张之路

作者:汉风雄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比那些没有功名却又精通庶务的师爷幕僚,以及此前衙门里的差役文书白役,还有管家管事账房先生等等,综合起来都表现更好。

因为前者在世俗权利中混迹的太长太久了,性格上沾染的秉性很难扭转。如江哲这样的人到底是很少见很少见。反而有不少人刚拿到点权柄就想着给自家捞好处。

这种人很多,然后被发现后严厉惩处的也很多,一个个例子不断的摆出来,严刑厉法,总算是抑制住了贪腐舞弊风气的蔓延。

但也叫秦朗有些后怕,他给的待遇可已经很可观了,没想到这些个家伙来了后还照样贪腐。

可见这高薪养廉就是个屁话。

没有严刑厉法的监管,没有一双无情的双眼时刻注视着他们,只想用高薪就想换来官员们的清正廉洁,那是扯淡。

所以治安处自成立以来,人员规模就不断在扩大,比如说悄悄组织起了一部分衙门里的老吏,专门编纂了一本诉说贪腐舞弊的技能书。

这些个老家伙们一个个都是老油子,混在衙门里,什么黑暗的勾当都见过。

那吃了原告吃被告都只是初级手段,草菅人命、颠倒黑白、指鹿为马,通通不在话下。那还是需要一些技术手段的招数,有的根本就是明抢,你也怎么不着他们。

甚至连死囚犯他们都能偷梁换柱,悄悄的把人给弄出来,反正这年头愿意拿命换银子的人多了去了,这手段还美其名曰‘宰白鸭’。

秦朗知道这种书暂时是排不上用场的,但却是一本能开阔培训班学院们眼界的好东西。

大明朝明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男盗女娼的读书人多了,但你不能否认,就人群的整体素质做比较,秀才童生以及一些连童生功名都没有的读书人,他们的平均道德底线还是要超过师爷幕僚、差官白役等等的。

所以秦朗当然是更亲睐于读书人了。

至少在郁洲山岛自我培养的自己人成熟之前,他很是需要读书人。

除了那些衙门老吏外,治安处下属还有一个小组,内里全是通晓刑罚的刑名师爷,以及一些个讼棍,这些人的任务就是整理《明大诰》。

作为朱洪武钦定的刑罚,《明大诰》在朱明一朝的地位很是别扭,明明是祖宗之法,在明初时候都很能普及到家家户户民有一本的地步,但到了明中期时候就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东西几乎是全针对贪官污吏的。

甚至里头还记录了很多‘大逆不道’的条例,比如“市民不许为吏卒”、“严禁官吏下乡”、“民拿害民官吏”、“寰中士夫不为君用”等,你叫读书人如何去想这玩意儿?

而且“大诰”的打击矛头总的说来就是针对全体官吏们的,惩治贪官污吏是重中之重,什么族诛、凌迟、枭首、腰斩、墨面文身、挑筋去指、挑筋去膝、断手、斩趾、刖足、枷令、常号枷令、枷项游历、重刑迁、充军、阉割为奴等几十种,其条目80%以上是属于治吏的。

这叫大明的读书人如何能忍?

所以到了明中期,天下就只闻《大明律》而不闻《明大诰》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