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军就是从中吸取了经验,他们不需要造多高的木楼,而只需要可灵活移动的小木楼即可。
一旦出现风雨天气,就把小木楼推上城头,守军待在其中,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枪炮火器一应威力聚在。
柯永盛绞尽脑汁也无计可施,最终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邱永康这个内应身上了。
而说真的,邱永康如果不能成功,他那千把人投不投大清,在柯永盛看来也意义不大。
鞑清现在真的不缺兵马。
李自成在中原仓惶丢弃了大片豫东土地,其上本来的李顺兵马,不少都降了鞑清。
再加上西路军的主力已经又恢复了攻势,柯永盛可不认为李自成能在关中之地长久的待下去,而他这一败,还不知道能叫多少李顺军投效鞑清呢。
再或者说他们齐鲁兵马,那至少竖起旗来招兵,也照样能招到人手,可问题就在于他们的钱粮不足啊。
要不是有了益都的缴获做补充,齐鲁的绿旗兵上半年的粮饷在哪儿,那都是个问题呢。
到时候少不了还要劝一劝那些士绅贤达们多多为朝廷分忧。
可现在秦朗的到来却突的叫柯永盛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邱永康那家伙竟然好运的混到了秦朗身边,这不是老天祝他柯永盛建功吗?
如果能一举击破浮海北上的秦朗军,尤其是一举擒杀秦朗本人,那他柯永盛将来之前途,必将是无限光明的。
兴奋之情充斥着柯永盛的内心,叫他一整夜都没有合上眼。
次日里一早就带人奔到了胶莱河口,看着前方已经耸立起来的秦朗军营垒,非但没有一点发愁的意思,反而是满满的喜悦。
因为邱永康的大旗已然在这座营垒里高高的飘扬起来了。
没过两日,一个更好的消息被邱永康使人送到了柯永盛的手中,却是秦朗准备攻打胶州州城,他部已经确定被秦朗带在身边了。
秦朗在彻底打牢了主营的工事之后,并没有再向外建造分寨。而是想要尽快对清军发起攻势,也就是收复胶州。
但在秦朗军登陆的消息送到军前后,柯永盛就已经从浮山前线后撤,回到了胶州城。
于是邱永康这伙主动来送的炮灰们就被秦朗带上了,还不出意外的被分配到了前军。
这在邱永康看来是个绝好的机会,在柯永盛看来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