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比一的比例,已经足以让王学军感觉到欣慰了。
火枪炸膛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士兵平时得不到训练,对随机的装药量,没有一个度的把握。
装少了,就闹一个响动。
装多了,那就是自杀。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好解决,定装火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在西方火枪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就这么做的。
定装火药好解决,但还有一件事情必须要解决。
那就是火药的成色问题。
在大明,制造火药没有一个严格的配比规定。
成分怎么配比,完全凭借工匠的经验和喜好。
如果定装火药使用这样的火药,如果装填的是低劣的火药,那依旧是听个响。
而如果装填了合格的火药,那就又可能产生炸膛。
首先选出合格的,威力基本相同的火药,这才是关键。
当王学军,面临一个有经验的老兵,去检验那些火药的时候。
这个老兵迫于摄政王的命令,不得不执行,于是他就带着一脸悲壮,走到了那堆积如山的火药桶前。
对于这样的表情,王学军简直是纳了闷儿了。
“我不过是让你检验一下火药,你怎么跟要上刑场赴死一样,至于吗?”
这个老兵,打开了一桶火药的盖子,观察了一下,然后伸出手,捏了一小撮儿,放在鼻子前面闻了闻,又伸出舌头舔了舔。
这才带着一脸如同从鬼门关回来一样的庆幸表情:“启禀摄政王,这桶的火药成分还算可以,而这里面仅仅掺了一点巴豆,并没有砒霜。”
这样的回答,当时让王学军对他前后的表情,有了了解,但也吓了一跳。
感情大明的火药制作,就跟闹着玩儿似的。不但制作配比全凭经验,而且还往里添加莫名其妙的东西,如砒霜,巴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