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王学军,又亲自带领一支2万人的队伍,抢占了山海关,抢占了兵力空虚的辽西,是施行的关门打狗之计。
而这一关门打狗,可是关了两只狗。
一个是自己的辽东。另一个就是进关的摄政王和皇上集团。
这一招太狠了。
自己这里,整个辽南辽中辽东,已经转眼全部陷落。自己仅有的一点兵力,防备盛京都将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打通辽西,和自己的皇上大军东西对进,打通山海关,再次联合起来了。
至少自己的这一方面已经是无能为力了,现在求的只是自保。
摄政王和皇上那边能做到吗?
叶克书在仔细研判之后,沮丧的发现,也不大可能。
因为前一段时间,王学军放出了烟雾弹,说是要进行北伐,所以整个大清把最重要的力量,全部集中在了黄河沿线,准备阻挡新明的北伐。
然而王学军虽然说放出了烟雾弹,目的是掩盖他,抢夺自己大清根基辽东的企图。
但他在黄河沿线,也并非是虚张声势,用一些稻草人来虚应故事。
按照大清粘杆处,和前明遗留下来的锦衣卫的报告汇总,就在今年冬天的总结数据是,新明王学军的手中,一共有水陆两军,两个集团军群,合计二十四万人马。
那么这一次王学军带来的是,一直掌握在他手中的机动军队,第五军和炮兵军,再加上海军陆战队,合计六万人。扣除在南面防线上留下的四万。
那么压在黄河沿线上的大军,还有十四万。
新明军队的战斗力,那是相当恐怖的。
在大清内部诸王的会议上,是给出准确的评判的。
那就是新明的军队,无论在任何一方上,最少是大清军队两倍的战斗力。
这样一对比事情可就麻烦了。
如果摄政王,从黄河沿线抽调兵力来攻打山海关,兵少了是徒劳无功的,兵多了也不可能速战速决。
因为这里有个关键,那就是第一年的时候,大清入关心中无底,总想着抢掠一场占足了便宜,然后就退进山海关,以山海关为界,雄踞关外。
所以对山海关辽西一线的军事防务,根本就没有破坏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