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三国也

作者:9610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腰,低不低!

都有各自的活法,生在俗世,免不得沾染浑浊,说到底最后,脸上是透着油光,还是素成菜色。

就看两相取舍了。

……

推杯换盏之间,酒精醉人心弦,中国的多数事都是从酒桌开始,也从酒桌结束。

“侨子,跟着哥哥混,可比你当那头无片瓦的群演好的多,没事啊,以后你就是剧组签合同的群演,有工资拿,稳定!”

康导演工作期间大多时候都比较严肃,上了酒桌后,几杯“精神粮食”下肚,那“封闭”的心房犹如火炉般炽热。

俞彦侨借刘头之名,请康导演上桌的目的,是为了留在三国剧组。

更多的是为了给自己“充电”,三国老艺人很多,随便拎出来了几个不知姓名的演员,可能就是某话剧团的演员。

眼下影视圈可没有“草根”舞台,多数吃着碗饭,都是和某个演艺团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数不清的草根群演出不来头的缘故。

话题回转,三国剧组除了演艺有名有姓的历史主角,以及战争戏是动用军区的人外,还有的就是替补人员,

而这替补人员就是群演,在没有战争戏的时候,这些替补人员就充当“砖头”,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而这个形式的群演是签合同拿工资的,一月能有六百多,是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当前替补队伍是一个坑一个萝卜,毕竟当游兵散勇,运气好,一天能捞到活,挣个二三十,吃个馒头加个荤,

运气不好,馒头加白开水抹点辣椒油。

酒桌上,还听康导演开了句玩笑,说那些主演都是“二百五”。

此“二百五”不是骂人,而是他们一集的片子酬劳二百五。

而坐对桌的俞彦侨不作声响,内心里却是大吐特吐:

“拜托,这是央视耗资一亿多拍摄的电视剧,文件上盖着红搓搓,

那是二百五吗?是青天白日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