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我是演技派

作者:9610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在拍摄电影《最后的莫西干人》之前,这货跑到荒无人烟的野外独自生活了几个月,

学会了捕鱼、打猎,最后甚至徒手造了一艘印第安独木舟。

对于观众来说,优秀的方法派演员就是影片质量的保证,但对剧组的人来说,他们有的时候真的难以忍受。

比如在《哈利波特1》中扮演过老校长的理查德哈里斯,在拍摄电影《叛舰喋血记》时,

为了深入角色长时间的坚持长时间的不洗澡,剧组成员被他一身的咸鱼味醺的找制片人投诉,

而他只用一句“我是方法派演员”而让制片人哑口无言。

表现派,相对于上面两种流派来说,就相对克制许多。

这个流派的核心思想主张的是:表演就是表演,演员要与角色分离。

他们是通过专研剧本,在内心中先构建出一个“角色的形象”,同时表现派不提倡下意识生活在情境里,而是“跳出来”拿捏和设计。

奥斯卡影帝凤凰叔曾在采访中表示,他在出演《小丑》前,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研究病态性发笑患者的特点,

在日记本上,挖掘塑造内心的小丑形象,以便于更快的进入表演状态,这就是表现派的技巧。

讲了车轱辘话一大堆,总得来说表演派系没有高低之分。

无论哪类表演方法都登峰造极的演员,而演员在表演时,也有可能应用多种表演技巧。

其实在演员中最让人无语的,是那些二把刀选手。

刚开机时立志要做一个体验派,拍着拍着发现自个火候不够,打算改投方法派,杀青了觉得自己做了点功课,怎么也算是个表现派。

但其实他就是个毫无演技的流量滤镜派,最后,以上言论并不针对某一个人,请勿对号入座。

……

天色渐晚,京城早已入了东。

呼啸的冷风扑面,俞彦侨骑着二八大杠颤颤巍巍佝偻着身子一点点往前挪。

路过电影学院的时候,昏暗的白炽灯落在水泥路上映了个圆,一个胡子拉碴穿着皮夹克的男人像是个流浪汉似的蹲在学院门口嘬着烟。

呲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