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原型是民国的施剑翘杀孙传芳案。女子施剑翘为父报仇,刺杀了下野的杀父军阀孙传芳,最后法庭予以施剑翘特赦。
当时的社会,陆澄如果要报仇,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只能靠个人行为。
稍有不同的是玉麒麟的反抗十分克制,乃至微弱。
——我把他塑造的像佛教的教主割肉喂虎,教会的圣子双脸任打。十分崇高,但也十分不近人情,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反应。
这和陆澄的伦理大相抵触。这不是人,是圣人,是神像,其实何尝不是邪神的另一轴呢——大慈大悲、全知全能,比邪神的大知大能还要夸张,可怕。邪神不过是“相对”之恐怖,那是“绝对”之恐怖。
陆澄不能理解,愈加愤怒
——玉麒麟如果认为陆澄的母亲有错,他杀她无过,为什么不反抗?他自命正义,就该用反抗坚持正义,用拳头为自己辩护。
——玉麒麟如果认为陆澄的母亲没错,她杀她有过,那为什么不有错认错,向陆澄道歉认罪?
——反而,摆成了如此扭曲不舒服的姿态。
——他更认为玉麒麟这个武人完全违背了武德,变得道德化、矫情化、虚伪化。
换句话,这个情节好比某少侠质问少林方丈,你当年为什么要杀我娘亲。方丈说,孩子,你母亲入魔了,但我随你打死,给你解气。
这已经不是空见和尚随谢逊打的时代了。
陆澄心中抓狂:我妈有错你说。你有错认。你没错的话,这是什么意思?
而玉麒麟什么有料的信息也不透。东一个他妈妈惊诧列强,西一个送还匕首。只能更加触怒陆澄。
——“惊诧列强”,是“友邦惊诧”的变体。“不得惊诧友邦”,是民国时候果党向东瀛****分子绥靖妥协的口号。所以,“惊诧列强”反而是在陆澄耳里是他妈妈做的荣耀之事。
——玉麒麟送还当年匕首,也是火上浇油。在陆澄眼里,是炫耀他杀死他妈,是一个不义之人摆出正义强者宽恕恶人后代的姿态。
——而陆澄绝不认为他妈是恶人(设定上他妈也不是恶人,只是被泼了脏水),他更不是恶人的后代。他们家族无罪,所谓接受宽恕,就是反而要承认有罪,那才是荒谬。
所以陆澄接过那匕首,是不错过武器,他还偏要用这匕首刺玉麒麟,这是告诉玉麒麟——你全是胡扯,我没有任何需要宽恕的。
陆澄要的是一个明白的是非,不是敌人用道德感动他,蒙混他。他不吃这套,他毕竟是商人,不吃一切情感pua。
他心中一是“是非”或者是“律令”、所以他会朴素爱国;二是“爱憎”,所以会为他母亲复仇执念至今。三是“价格”,所以他是商人,会细算每一战的战力牌面。这三条远大于“道德”。
但无论如何,这个章节结尾,玉麒麟给陆澄造成了极大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