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净军,简单说就是被放逐的太监。
有明一代,不只因为军户私自逃逸而屡禁不止,民间私下阉割想当太监的,也屡见不鲜,净军的主要来源就是这样一批人。
除此以外,便都是些身负罪责被发配过来的太监。
这倒也说得通。
毕竟皇城与民间不过一墙之隔,却是两片天地。
皇城外的穷苦百姓羡慕皇城内的生活,最行之有效且简单的方式,就是私下里把弟弟割了,使点银子进宫当太监。
至今,大明都未曾对太监的数额有过什么明确规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内廷总共有一万八千多名太监之多的原因。
私下阉割入宫,洪武、永乐两朝乃是死罪。
但是很快,朱棣发现实在杀不过来,想投机取巧当太监的人实在是太多。
所以从永乐十二年开始,朱棣采取了折中的办法,赦免了这些自阉入宫太监的死罪,将大部分送到九边各卫去干苦力,也算是创造了价值。
当然,死亡率高得吓人,由于待遇低下,又是罪人之身,挨打挨骂吃不饱饭几乎是司空见惯,能活着到卫所的都很少。
就算到了卫所,没几年也都死干净了。
在南海子的这些净军则是被赦免的,按朱棣的旧规矩,是送过来种蔬菜的。
毕竟皇家猎场也需要人去维护,这些戴罪的太监放出去为祸天下,在宫里也是闲养着,还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做。
按道理来说,宫内太监如果空缺,也会从南海子中这些被赦免的净军挑选。
但这就真的只是说说而已,至今还没有多少成例。
进了南海子被挑选重新入宫的不是没有,只能说是凤毛麟角。
当朱棣听到王诚从南海子净军中挑选乾清宫太监时,只能说是比较惊讶,上下打量一番,发觉这小子的内在完全没有看上去这么呆傻。
在自己面前又呆又傻,出去做事却雷厉风行,连南海子净军都敢招。
这些净军,被整个大明所鄙视,可以说是毫无出路,若不是这次被王诚选中,唯一的结局就是在南海子老死。
胆子大,朕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