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和拍卖行的伙计都蒙了,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管事意想不到的接过文书,看了一眼,表情狂喜道:“多谢知府大人,多谢顾掌柜,我们今后一定竭尽全力,为顾掌柜马首是瞻。”
缘通拍卖行这些年归属几经变化,可谓命途多舛,从最早的李家兄弟创业,到被朱家收入囊中。
朱家被灭族后,又成了张家的产业,张家败落以后,这家拍卖行便被江南知府暂时收押。
随着拍卖行的主人几经变化,加上大齐的局势越来越不稳定,拍卖行的生意大不如前。
灾荒之年,饿殍遍野,大齐又施行苛政,以致民怨四起,南疆的边境甚至发生了农民暴动,楚州魔教又有了动静,这世道越乱,有钱人就越屯田蓄财,不会花钱去买什么古玩珍宝。
盛世古玩,乱世黄金,奇珍异宝再值钱也不顶吃喝,生意自然难做。
可是如今,顾家的少掌柜竟然将这家拍卖行买了下来,拍卖行相当于傍上了顾家这棵大树,一步登天了。
顾顺左右打量了一番拍卖行的环境,缘通拍卖行是江南城最大的拍卖行,里面陈列的装潢也有不少,像是翡翠玛瑙,青铜字画,珠宝玉器,名刀古剑等等应有尽有。
大汉以前,并没有专门的拍卖机构,一般的拍卖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官府主持的官卖,所拍一般为被查抄官员的部分家产、地契和买断的奴婢。
另外一种则是由义庄举行的义卖,义卖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是士绅富豪和百姓捐赠的房产古玩、生活用品甚至是家畜车具,这种拍卖遵循价高者得,所得全部用来赈灾济贫的目的,往往并不盈利。
后来大汉倾覆前,律法松弛,人心惶惶,地主富豪为了逃难,开始大批甩卖手里的家产和土地,希望将其换成更加保值的金银和铜钱。
民间这才有了非义拍的拍卖行出现,江南城有对李家兄弟,心思活络,在外闯荡听说了拍卖行这个行当,回来便在江南城开了最早的缘通拍卖行,这就是拍卖行的前身。
如今世事变迁,李家兄弟早已故去,缘通拍卖行几经转手,如今到了顾家手里,算是迎来了第二春。
“不知管事先生遵行大名,现在拍卖行一共有多少人?”顾顺打量了一圈,随口问道。
尽管顾顺现在只有六岁,声音还很稚嫩,不过管事不敢有任何怠慢,毕竟顾顺背后可是站着顺风镖局、运达商行还有江南城的府衙三尊大神,在江南城活动,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它们。
得罪他的下场可是惨不忍睹,如今身败名裂的张家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回顾掌柜,小的姓庄,名吉,早在朱家掌柜还在的时候,就已经管理这家拍卖行了。
目前缘通内一共有伙计,包括拍卖员和鉴宝师共计十六人,学徒二十五人,还有一些在这里做零工的,零零总总差不多一百多人。”
“竟然会有这么多人,庄管事,那每个月拍卖行的流水能达到多少?”顾顺又问道。
听到顾顺的提问,庄吉也有些意外,他本以为顾顺来这里站站,宣誓一下所有权,就会去做甩手掌柜,没想到他竟然还问了这么多略显专业的问题,把他也给问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