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航海定位

作者:甲壳蚁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维京号上,一根点燃的火把被树在船头上,被大风吹得左摇右晃。

毕方坐在船沿上,仰头看着天空中若隐若现的繁星,一手拿着块木炭,在木板上写写画画。

仔细看就能发现,木板上都是一些繁杂的公式,光是看一眼就能令人头晕眼花。

古代波利尼西亚人生活在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上,他们没有地图,也没有指南针;他们通过观察海洋和天空,阅读星星和海浪来进行导航。

天上的星星在夜晚引导着它们,而天空和太阳的颜色,云的形状以及涌浪的方向则在白天引导着它们,涌浪会告诉他们前方有土地,有鸟儿飞往海上寻找食物代表海岛已经尽在迟尺。

他们可以航向数千公里,从夏威夷岛航行到大溪地岛,其智慧令人惊叹。

毕方此时正在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他的技巧更高一筹,并非是经验主义,而是科学主义,是人类进化至今的至高智慧。

至少几千年前,波利尼西亚人迁徙的时候绝对不懂什么是三角函数。

如果不是台风,这里本该是万里无云,繁星点点,更加方便计算一点,可正是有台风,夜晚能见度差了不少,好在依旧能看到几颗最重要的星星。

“我在北欧的时候,曾经利用太阳计算过经纬度,只不过这一招在海面上不怎么管用,因为我们的船起伏不定,那么竖起来的短棍阴影长度也会不断变化,好在我们还可以利用星辰,这也是极简单的一种方式。”

【放下你手中的三角函数,我们还可以来聊一聊简单这个词的含义。】

【呜呜呜,大数学家又开始了,我惭愧,我不学无术,我退直播间。】

【放下你手里的炭笔啊!

!】

“大航海时代,究竟是怎么定位的,其实非常简单。”

“泽布罗夫斯基在《圆的历史》一书的第五章《探索地球》专门讲述了这个问题。”

毕方完全没有理会观众的哀嚎,直接开始讲解。

“公元前200年,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已经开始着手测量地球的周长。”

“他利用夏至日杆子影子的长度测得阳光的入射角以及亚历山大和位于北回归线的塞尼之间的距离,测得地球的周长为21.6万斯塔德,也即略小于4万公里。”

“这个测量值非常接近如今测得的精确值,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成就。”

“此外,埃拉托色尼通过量测太阳在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时的轨迹,定义了赤道和回归线的概念。这些工作为航海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