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到了第二天下午,才把所有的试卷看完。
接下来,就是看中选者的名字信息。
“贾蔷?莫非是那个贾家?年纪才十六,能写出这样水准的文章,应该偏老成才对。把贾蔷这个考生在县试府试的卷子调取过来,对对字迹。”
科举已经进行了五六百年了,各项制度是非常的成熟。
很快就有人把县试府试的卷子取了过来,笔迹一样,确实出自于贾蔷。
“字迹能对得上,诸位同僚没有反对的话,此篇就为案首了。待明日放榜公布。”
“学政大人慧眼,此文当为第一。”
“下官附议。”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那是相差不多的时候,才难以抉择谁优谁劣。
但如今贾蔷的这篇文,很明显的要强于同期的考生。
“余大人,你留下的那个狂生的文章是谁做的。”
余考官摊摊手。
“又是姓贾,贾宝玉,那个贾家,衔玉而生的那位。早就听说荣国公府有一位混世魔王,能写出如此离经叛道之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天后,到了放榜的时候。
放榜处好多人围着看。
贾家的几个小厮也挤了进去。
“仔细看下有没有咱们二爷的名字在上头。”
都是想着,只要有了就去报喜,得赏钱。
一份名单只有七八十人,只要名字在上头,非常好找的。
全京城数千名考生,录取的只有七八十个,六七十人取一,这个概率,可比后世高考去考个985重本还难。
还因为是京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