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自保的手段,更是他的底线与行事准则。
他的行事准则与常人不同。
譬如后世“扶不扶”的问题,苏贤就认为,这事儿若不能为他带来助人为乐的美名,与满足自己同情心的话,千万不能做。
不然就会惹得一身骚,并非明智之举。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的同情心,也是私心的一种,本质上与贪婪等欲望并没有任何区别,必须保持克制!
可能有人会质问,若“不扶”的话,倒地的老人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去质问老人的子女或监护人,为什么放任老人到处乱跑?为什么不贴身陪护?将自己的责任强加在无辜之人身上真的好吗?
……
幽州城。
某座府邸之中。
钱中书暂居于此。
早前,钱中书其实也住在驿馆,只因谈判失败,女皇重新指派苏贤为使臣后,他便主动搬出,租住在当地一位豪绅的府中。
刚住进来的那几天,钱中书心情十分低落。
因为他失败了。
没能阻拦辽国的野心,两百万两啊,若朝廷果真答应下来,无异于将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对他个人的名声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不过这也罢了,他并不在乎,他所在乎的是太子……此次出使幽州,本是为了立功而来,也好改变一下太子在朝中的处境。
可是……诶!
失败啊!
钱中书那几天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后来,苏贤抵达幽州,第二天进入平安市,与纳兰节谈判了一整日都没有结果的消息传来,钱中书心中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