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那边的关系已经疏通好了,汉耀给他们让了一部分利!”朱开山说着,脸上显得有些肉疼,感觉亏了很多的样子。
这样啊,锡良暗暗点头,朱开山、朱传文父子他现在是真放心了!
日久见人心……
这父子俩和徐世昌说的一样,还真是一心为民的主儿,很对锡良的脾气。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各省在去年成立咨议局的事儿他其实最为关注,虽然他是清廷所谓的保守派,但是也深知清廷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立宪,就是清廷从上到下这些官员们认定的,未来改革的方向,而锡良作为关东总督,其实也已经和直隶总督、两湖、两广等一个个手握重权的总督们沟通好了,去年年底的第一次立宪请愿被摄政王载沣否了,正在筹备五月的第二次请愿。如果再否了,锡良就打算豁出老脸,亲自出马。
可以说各地总督决心很大,清廷要改革,清国要变强大。
地方、中央有分歧,但是得谈,载沣你还真以为当了摄政王,就能成多尔衮?袁世凯你都拿捏不住,更何况这些清末官场上的老油子了。
今年,必定要立宪,清廷的体制更换要走从上而下的路子,这是地方总督们的一致认定的事情。
而咨议局在体制更换之后,往后就是实权衙门了,这样的衙门,朱家父子都不在乎,还在为关东谋发展,他锡良还有什么怀疑的呢?
冰城支队剃发的事情,在这样的权利的变更下,也被锡良选择性的淡忘,顶多是规模大了点,清廷剃发的人海了去了,权当是年轻人不懂事儿。毕竟,咨议局成立的时候,不少托人、找关系的折子、信都在锡良的书房桌子上放着呢。一群酒囊饭袋来咨议局?看着就来气。
“开山,等人到了关东,到时候优先向着黑省补充,你们黑省的人口还是太单薄了些。”锡良随即也是想到了补偿措施。
“哎~谢大人,我一定把黑省的平原给开垦好!”朱开山叹口气,赶忙道谢。
“恩,新开垦的土地还是免三年田税!”锡良又说道,这也不是他心地善良,和徐世昌一样,都是抱着白漂的想法。
人到了黑省,朱家粮铺的安置流程他也是有所耳闻,发房子,发农具,还有牲畜,对了还有一种叫做拖拉机的器械,很到位,都不用操心,也算是在做空手套白狼的买卖。
三年后是要上税的,就是再换关东的总督,这田税也是给朝廷和地方的。
到这儿,拜年时朱开山提议的事就算是说完了,有着关东总督的政令,清廷那边还有徐世昌和交好的大臣在朝中斡旋,政令也就不成问题了。接下来,这次叫朱开山来奉天的正事儿就得办了。
“开山,你对新军怎么看?”
“大人,新军是未来关东三省主要的军事力量,得练!”
锡良暗自点头,随后又问道:“北洋军呢?”
“北洋军……”朱开山念着名字复述了一下,显得有些顾虑。
锡良知道徐世昌和朱家的关系,好似解除顾虑,说道:“大胆直言吧,徐大人那边指挥北洋军没有那位的首肯,还是有所掣肘的。”他也是将这秘闻说了出来,对清廷,可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