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作者:二团书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我曾在少年时期始终保有自杀意念,并且在高中时期有过明确的自杀企图。除去我是那种具有生物学抑郁气质的孩子之外,还与我家庭与学校遭遇密切相关。父母在一个高度压力社会存在的情况下,将异化的精神状态向下传递,使得作为子女的我将严厉的苛刻要求内化,自觉地追求“高道德标准”的超我,自己也消融其中,从而极度厌世。

在学校里时,社会的风气仍然通过成人影响着每一个儿童。单纯的智育作为压倒性的教育活动,德育或沦为口号化空洞的道德灌输——表现为行为方式上“学习与考试”的机械化和程序化。这导致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身上明显出现了冷漠、孤僻、没有同理心的情感特征,人格发育严重不良。

…………

其实自杀者就像一块橡皮,无论单方面的压力多大,都不足以自杀。导致自杀的其实是内心的纷扰,像压不断的橡皮轻轻一扭,就会断裂开来。我第一次真正实施自杀,正处于半幻想半现实的精神特质之中,甚至具有想让血液发光的奇特想法,想来甚是好笑。青少年时期的我,看待死亡也许就像玩一把电子游戏一样,抱着无法通关就强制重启的大方豪迈吧。

其实这些年我一直这么想。我知道,早在我意识到死亡时,我的童年就草草结束了。

回首那些年,原来我已经咬着牙走了很久很久。

…………

结语:由于本文的某位定向读者应该只看得懂学术论文,所以本人尽量以一种去抒情化的学术视角来与你进行一个告别。上文提到的四种自杀原因定论之中,一为自罪自杀,二为殉情自杀,三为为了使时间停留在自己体内,保有最完美的自己而自杀,四为出于报复心理而自杀。

你可能觉得我属于第四条,但其实不是。

我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个分支。

这么多年,我做成了成千上万种药,临了,把自己也制成了一味药。

我希望你能就此惊醒,忘了我,然后痊愈。

算了,既然我此生再也逃不开你的目光,那你也要记着我才公平。

——那我就愿你一边念着我,一边长命百岁,儿女双全。

参考文献:

[1]国际预防自杀联合会,centrdministrativeoffice:lebarade,32330gondrin,france,iasp.info.

[2]……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