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只请段家村的乡亲,不请这县衙的县太爷以及太守那边,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可要是把人给请过来了,老宅就那么大。
来的人非富即贵,段家村村民的生活都要受些影响,所以这客人还是不请的好。
乔岚就在自己办了个小宴,自家人吃了顿饭食,对外就说没办宴席。
那饭食做得跟往日差不多,唯一一个比往日多的环节便是在饭后一家人齐齐去了祠堂。
告完先祖,就该商量接下来的章程了。
这首先来找乔岚商量的是王氏。
王氏最操心的是儿女的问题,段思彤已经十六岁了,到了议亲嫁人的年纪。
虽然十七八岁出嫁的大家嫡女不少,可这些女子多在十五六岁定了亲事,家中提早几年看好了夫婿,剩余的时间于闺中待嫁。
在教养大女儿一事上,王氏费了不少心血。
段家被抄家以后,王氏认命过,觉得人这一辈子只要平平安安就比什么都好。
老太太封为女君后,段家就跟以前不一样了,连带着子孙的婚事都会好上不少。
若是段家一直破落着,王氏会给闺女找一个能认字的秀才,不要求人家的家世,只盼着那人的性情好上一些。段家虽被抄家了,她的外家还是当官的,找个秀才当女婿倒也合适。
直到后面老太太提了去京城的那一茬,王氏就不这样想了。
若是要回京城,她肯定是希望把闺女嫁到京城去的。
老太太也是这么想的!
如今家里的两位儿郎考上了举人,也差不多到了该回京城的时候。
回京路上至少得走半年,回京城安顿都得几个月,再说这相看人家,一年又过去了。
闺女的岁数不小了,再拖真就十八岁了,变成老姑娘了。
王氏把自己心中的担忧跟婆婆说了一遍,希望婆婆能早做打算。
听了王氏的话,乔岚才发现自己竟然忘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