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可以花钱做综艺,上几次节目,知名度就打出去了。
无形之中,出道的门槛也降低了很多倍。
经历过神仙打架时代的粉丝们自然不满意,但这些艺人的受众也不是这一批人。
而是年轻粉丝,消费力高、没有形成一定认知的未成年人成了这些娱乐公司主打的群体。
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华语乐坛竞争激烈、原创频出的年代,很容易就接受了现在的局面。
最后大赚特赚的正是这些娱乐公司。
下一个叶伦的出现可能需要各种因素,不是人为就能决定的。
培养下一个林君杰也很难,但是培养十个流量明星就简单多了。
也不需要有自己的作品,买来别人的版权翻唱一下就可以了。
近几年,华语乐坛佳作越来越少,好多有实力的歌手也去翻唱。
毕竟,做一首原创,需要填词谱曲,找人编曲,还有可能扑街。
而翻唱只需要请人编曲,就算扑街了也没关系,成本小。
娱乐公司能随便给观众喂屎轻松赚钱,当然不想花心思去做什么精品。
再加上现在的音乐裁缝越来越多,很多突然火起来的“新歌”听着总有种熟悉感。
原创就更加艰难了。
韩流肆虐,流量为王。
当然,也不是说这个时代就没有精品歌曲,只是发掘这样的精品歌曲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普通人也很难花那么多时间去找好歌。
慢慢的,宽容度也逐渐变高,屎也就变味了,从一开始的不能接受,到后来听着听着好像也还可以。
偶尔出现一两首不错的歌,也不会影响大环境。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火歌都火不了多久,以前的歌能火十年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