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继藩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才又道:“其实本少爷也无法想象他们是怎么想的。”
不过……
方继藩眯着眼:“既如此,对外放出消息去,就说……这陈庄和皇上有关,为的就是筹募新军的军费,还有……陈庄确实是要卖宅子,这价格嘛,嘿嘿……可是不菲。”
王金元看着方继藩,脸上堆着不解:“少爷,这……”
方继藩自信满满的笑了笑道:“你放出消息去便是了,就看他们上不上钩了。”
王金元点头:“是。”
………
西山的消息一出。
市面上果然大多数人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
方家又要卖宅子了。
据说……价格竟还是天价。
是为了筹募新军的军费。
许多人议论着,大多数人都不禁摇头,陈庄……太偏僻了,砸多少银子都没有用。镇国公这是想银子想疯了啊。
一个商队,已是启程预备出发,他们的目的,是一路向西,抵达玉门关歇脚之后,再穿越国境,前往奥斯曼。
前往奥斯曼的商队极多,一方面是奥斯曼本也算是富庶,且又因为,奥斯曼跨越三洲,掌控了通往陆路前往昆仑洲,佛朗机甚至是南下天竺的通道。
无数的商品抵达了那里,或是就地出售,或是继续沿地中海至地中海沿途的城镇售卖,又或者,可以南下天竺。
陆路的成本固然高昂,可大明的宝货,只需到了地中海或是天竺,往往奇货可居,利润却也是不小的。
何况,从大明至奥斯曼,沿途还算安全,甚至在奥斯曼,用汉话,已经可以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在奥斯曼境内,更有大量的儒生,可以为他们提供向导,这也导致,人们愿意走这一条商路。
有一些儒生,去了奥斯曼,受了奥斯曼皇帝的重用,甚至已有人成为了封疆大吏,他们的亲眷,自是纷纷前去投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这些人若有同乡组织商队前往,自然可以得到许多的便利。
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已成了不少商行争夺的目标。
一个商行里,即将出发的商队已经做好了准备,商行的少东家在此刻,却是将一封密密麻麻写了许多奏报的绢布,缝在了自己的里衣,而后,浩浩荡荡的商队,带着京里数不清的消息,踏上了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