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朱元璋对胡长安改革的里甲制很是满意,但他不觉得这炼铁之法也能像里甲制一样,说改就改。
每个朝代,几乎都会对徭役和赋税的相关政策进行几次重大的改革。
所以朱元璋此次的改革,虽然是在意料之外,但也是在情理之中。
可这工部的营造之法可就不一样了。
几乎所有的营造之法,都是经过历朝历代工匠们的经验总结,慢慢流传下来的。
只有老老实实跟着前人的步伐,才不会走弯路。
就连工部尚书薛祥,对这话也是深以为然。
其实之前他就觉得胡长安的种种改革太激进了,眼下朱元璋,正说出了他的心声。
望着众人饱含笑意的眼神,胡长安却是不为所动,只是淡淡道:“陛下,话可不能这么说。”
“以我为例,我比那些工匠们知识水平高,所以我就能想出炼铁的改进之法,让工部炼铁的效率大大提升。”
“要是所有工匠们都能达到与我一般的知识水平,那他们也能随时随地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虽然前期的学习之路比较漫长,但是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是学习传统的诗词歌赋,而是学习我新编纂出来的两门新学科。”
“相信这些工匠们在经过我的培训后,一定会焕然一新!”
这下,朱元璋更乐了:“胡爱卿,你的口气怎么这么大,就算朕是当朝皇帝,也说不出这种创造学科的话,你怕不是魔怔了吧。”
“回陛下,臣的确已经创造出了新学科,就只等众位工匠们学习了。”胡长安拱手道。
这下,朱元璋是彻底没脾气了。
这胡长安,看着知进退,没想到竟是个如此狂妄自大之人!
面对此等顽固之人,朱元璋也不愿意与之过多争辩。
说再多话也没用,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有效的打脸。
“胡爱卿,就算你这方法是正确的,可是你贸然就让工匠们少干了半天的活,工部的铁产量必会直线下滑,届时你要是交不上规定的武器,那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