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人,出身水阳县中县豪门阀家族,姓郑,与梁家是联姻,其在家族时资质不显,也没有什么出色之处,而在嫁入梁家之后,接触到‘青焱丹书’的传承,却表现出不弱的丹道天赋。
梁家如今培养的炼丹学徒之中,反倒是这位郑姓媳妇表现的资质最高,学习、修行的最好。
也是靠着‘青焱丹书’的传承,这位郑姓媳妇,一反在娘家中的平庸,渐渐拔尖,如今已经成为梁家之中‘筑基种子’之一。
梁昭煌看着这两人的资料,心中若有所思。
有句话叫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世间,天资、人才出众者很多,只是这些人才往往遇不上合适的机会罢了。
那位李姓媳妇,明显是有着不错的修行资质,若是一直在散修之中混迹,得不到合适的修行传承,估计这一生也就废了,连个筑基的机会都没有。
而那位郑姓媳妇,资质不在修行上,却在炼丹上,其娘家显然是没有着丹道传承,所以在娘家时资质不显,甚至被娘家送来梁家以作联姻。
在梁家接触到‘青焱丹书’之后,这位郑姓媳妇也算是遇上了适合自己的机遇,开始发迹起来。
而至于梁家,要做的无疑就是敞开胸怀,接纳各方面的人才,才能让家族得到更好的发展。
梁昭煌,对于家族中负责‘筑基种子’筛选,将这两位外姓媳妇选入,颇为满意。
说明梁家之中,如今识人、用人的规矩,负责‘筑基种子’筛选的人,都还算开明,有着公心。
对于这样开明、有公心的人才,梁昭煌自然是满意、喜欢,取出一枚玉简,将这些人才都记录下来,以备后面重用。
了解过家族中‘筑基种子’的情况,梁昭煌想了想,让人通知那些‘筑基种子’、还有一些在六十岁左右的族中炼气九层修士,一个月后,在家族‘莲池’畔‘青莲亭’中集合。
梁昭煌准备给这些‘筑基种子’进行一场讲法、解惑,为他们解决修行中的一些疑问。
不但是他自己,还有侄儿梁瑞钦、侄女梁瑞薇,梁昭煌准备都叫来,给这些‘筑基种子’讲法、解惑。
后面等大哥梁昭钧、二姐梁昭钰他们回来,还要将这样的讲法、传道、解惑的活动,定期举行,固定下来。
家族筑基修士,轮流为‘筑基种子’讲法、解惑,甚至族中炼气九层的子弟,也都可以来听道、提问。
梁昭煌希望,通过这样的讲法、传道、解惑活动,能够促进家族中‘筑基种子’,能够多些筑基成功的可能性。
讲法、传道的讯息传下去,果然在家族中掀起一片热潮。
一个月后,梁昭煌带着梁瑞钦、梁瑞薇来到‘莲池’畔‘青莲亭’时,聚集在亭中、亭外,除了家族‘筑基种子’之外,还有大量闻讯赶来的家族炼气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