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川菜的传奇

作者:力禾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关正兴将川菜、苏菜、京菜的精华融为一炉,创制出更多的名菜,最终打造出一个系统性的地方菜系—川菜,所有才会有这样的传奇。”

“原来是这样,那后来关师傅的弟子们开创的荣乐园呢?为什么只有他们将川菜发扬光大了呢?”

楚云风现在就像是个好奇宝宝一样,逮着什么就问什么。

“这个我来说吧,我比较清楚一点。”熊会长主动请缨,自己可是饭店协会的副会长,对于荣乐园的了解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我先说说蓝光鉴这个人吧,他13岁踏入川菜行业,因其超高做菜天赋,颇受关正兴青睐与扶持,甚至将满汉全席做法尽数相授。

资质上乘的厨师,一般5年出师;而蓝光鉴在16岁的时候,就上灶连做三桌满汉全席,轰动整个成都。

同时,蓝光鉴对川菜的热忱不下于关正兴。据统计,蓝光鉴一生研发的川菜有300多道,可以说,他一生的精力全都耗在了川菜研发上。

如果说关正兴是个做产品的高手,那么蓝光鉴则是运营的高手,他们的关系,就如同苹果的沃兹之于乔布斯。

关正兴是个官员,生活上、物质上都十分充盈,而“正兴园”所接待的客人,也同属“往来无白丁”的官员。

他定义了“川菜”这一伟大的名词,但遗憾的是,他并未将川菜中各种菜品包装成一个系统,推向全国。

而蓝光鉴,则做了关正兴没做的事。在荣乐园经营期间,他前后首创了30多种宴会格式,并开创了川菜中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餐厅——有包间和大厅的荣乐园。

理解两人想法差距并不难,因为后者是商人。这个商人的想法,最终将川菜包装成一个名誉中外的招牌。

不仅如此,蓝光鉴在当时对于荣乐园的经营,就有了diy的概念,以及第送货上门的服务理念。这种想法支撑之下,“随堂配菜,送菜上门,做包宴席”成了荣乐园主要竞争力。

所以荣乐园在当时成都几十家老字号中脱颖而出,名贯成都。1970年,装潢最顶级的门店在骡马市建成,“老成都”无人不晓。

1980年,荣乐园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对街落座,一炮打响。

邓丽君、基辛格、舒尔茨、西哈努克、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等一大批知名政要、企业家以及明星都光临过。

从1971年开始,荣乐园成为成都市饮食公司的技术培训基地,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川菜界的黄埔军校。

从这一年后,荣乐园每年都要培养一批烹饪技术人才,孔道生、曾国华、刘建成、吴万里、张松云、毛齐成……这些个个都能叫出名号的老一辈名厨,全都出自荣乐园。他们有的跳出师门,创建了自己的餐饮企业;有的留下来,坚守心中的执念。

但这,也是它最后的繁华。

鼻祖的没落。

荣乐园后来进行了一系列搬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现代城市繁华地段铺租费远高于老街旧巷,这些费用无疑会给资金周转带来压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