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极荣宠的待遇,令下车后的曹总兵处在了一种玄妙的状态中他能感受到身周那无数道或好奇,或冰冷的目光,其中不知有多少充满了浓浓的恶意。
好在张冬东同志当年也是去故宫游玩过的,所以今天他站在皇极殿前时倒没有紧张,只是有一些时空错乱后的感慨:密集的游客换成了密集的官吏,太和殿的牌匾换成了皇极殿。
...................................
皇帝下车后,就在太监和侍卫服侍下先行进后殿去休息准备了。其余群臣则在殿外等候一段时间,列好队后,才依次按等进入了皇极殿。
今天虽说不是大朝会的日子,但是隆重程度早已超过了大朝会,所以在京官员,包括勋贵国戚一个不拉统统到场。
这样一来,能在皇极殿里蹭到一个位置的,基本就是四品以上的官员了,其余丝则按等排队,从殿门一直排到广场,蔚为壮观。
待到三声鸣鞭响过后,丹陛后便传来了一声响亮而又尖细的喝声:“皇上驾到!”
听到拖长的喊声后,殿内殿外的群臣集体肃穆。紧接着,换掉了麻烦的冕旒,戴上了一顶金纱翼善冠的皇帝,便从御座后走将出来。
皇帝升座,群臣叩拜,过场走完后,各自归位。
接下来的流程可不是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已经靠着第一个报喜的小功劳,从皇帝那里讨要到一件坐蟒袍穿的方正化大太监,此刻在看到皇帝点头示意后,便喜滋滋走到丹陛前,展开手中一份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总兵曹川上前听封!”
这是一份地球人都能猜得到内容的圣旨:“以曹氏战功卓著,今特旨敕封荣禄大夫、柱国、忠勇伯、兵部侍郎、后军都督府左都督。”
于是曹总兵......新科忠勇伯急忙上前磕头谢恩。
除了开国时的那些公侯勋贵外,到了崇祯年间,实权带兵的将领已经很少有人能直接补全这些名号了。包括四代镇辽的祖大寿以及毛文龙在内,都没有能混到如此齐全的武将勋阶。
曹总兵今日就此一跃登天,凭借着大明门前的两堆京观,成为了正牌大明伯爵。
忠勇伯这个衔头还是很有寓意义的,包含了皇帝浓浓的期许。
这之前的第一代忠勇伯要追溯到正统年间一位叫蒋信的将军,第二代忠勇伯是其后代蒋善。到如今200年岁月过去,曹总兵居然在今天成了大明第三代忠勇伯。
至于其余那几个,都是从一品的散官和武勋的虚衔。
从这一串衔头就可以看出来,崇祯皇帝在这次的己巳之变中,确实是被鞑子欺负怕了。要知道崇祯一向比较吝啬,从来没有给武将如此慷慨地赏赐过官职。
即便这样,御座上的皇帝还是感觉到有点亏欠了曹总兵......忠勇伯。
于是在忠勇伯磕头谢恩后,皇帝还特意当众交待了一番:没有给出顶级衔头,是因为北虏还没有彻底消灭,所以皇帝要留下一些名爵用在今后,期望新科忠勇伯再接再厉,早日把北虏一扫而空,届时皇帝必定会不吝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