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鑫隆车队临时入住的武火墩,并不是用来屯兵的关城,只是一座方方正正,平时负责报警传递烽火消息的大型墩台。
武火墩位置就在入山口,距离真正屯有官兵的关卡还有十七八里山路。
墩台中连着仕长马有布以下,应册人员十人,实驻八人。
理论上,武火墩这样的专业军事哨站,是不可能用来接待商队的。然而吴家在各处商路纵横多年,自然有其深厚的人脉根基做支撑。
这一次,负责把守武火墩的仕长马有布,一看关下是义鑫隆的熟人叫门,便立刻下令开门,迎客人进来。
小小的武火墩,突兀涌进来百十号人手,十几辆大车外加骡马,自然是拥挤不堪。
于是直到繁星渐出,月上枝头之时,商队才终于安顿整齐。
即便如此,用来供这么多人畜饮用的储备水量也是告急。但天黑后又按例不能开门,于是只好吊篮下人,去附近小河打水。
站在墩台高高的城墙头,吴掌柜捻着颌下短短的胡须,脸上终归露出了一丝得色:这一次他运筹帷幄,声东击西,将大股敌人调动到了远方,毫发无损地保全了商队,可谓功德圆满。
同样站在墙头,背手做赏月状的吴法正吴少爷,这一刻,仿佛看穿了吴掌柜的想法:“九叔,此役你当居首功啊!”
吴掌柜脸上的皱纹都没了:“呵呵,二少爷说笑了。眼下尚未脱险,还要看匪伙被引到多远。”
“十成十是赶不回来了”一旁默不作声的吴迁吴队长,这时候插了嘴。
尽管吴掌柜嘴上谦虚,但谁都知道,匪伙在明早车队进入正军关卡前,肯定是回不来了......且不说诱饵车队能将匪伙带到什么地步,即便匪伙反应过来,那也要回头开始在沿路仔细搜索。
一来一返,这匪伙将这几十上百里路搜索完毕,商队怕是都到了紫荆关了。
然而,鲁迅说过,真的猛士,装完逼,大抵不要走。
就在此刻,商队领导三人组突然齐齐瞪大了眼睛,表情呆滞,看向了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