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呢,因为从三国、唐朝时期就与汉族交往频繁,贵族阶级能诗会文,所以他们会以一些历史名人,而且多半是唐朝的名人来显示自己的门第。
所以,白族人对于唐朝确实是比较有归属感的。南诏德化碑也体现了这种分分合合的兄弟关系,毕竟是我们历史上的盛世嘛。
归唐之心,从南诏王到大理的百姓,千年以来可能从未改变。”
大家点点头,尤其是昨天听过南诏历史的,感受更深。
“比如李姓,也是白族大姓,他们就经常题写:青莲遗风、诗仙门第。”
大家笑了。
“所以说中原文化在白族传承最好!”
一群人笑着点点头。
“虽然南诏大理的历史文化毁灭于明朝,我们今天见到的大理包括巍山古城,都是明朝时期建立的。
但在大理,尤其是白族中,传承的却是唐朝遗风,这是很神奇的!甚至很多人说白族语可能就是唐朝官话。这就要我们今天来听一听了。”
大家十分兴奋。
参观了董主任家的房子,董主任领他们继续在村子里逛。
坑坑包包的石板路,古老的房子散落在路旁。一个男人在路边噼柴,女人背上裹着孩子,把柴禾整齐地码到墙脚。
看到外人,羞涩地朝大家笑笑,又继续干活。
一个大爷坐在堂屋里织着篓子,董主任用白语跟他打了一声招呼,回头对大家解释道:“我们村里很尊重老人,因为很多念经、庙会,都由老人来操持。”
大家点点头。
跟着坑坑包包满是裂纹的石板路,一户户绘着山花和题字的房屋走过去,猜测着主人的姓氏。
何欢说:“石宝山,白语叫走奔善,意思是堆满大石头的山。也是来源于山上的石头像龟背上的裂纹,属于丹霞地貌。”
大家看着脚下的路,很形象。
一只白狗卧在路中间太阳下,懒洋洋地抬头看他们一眼,似乎在思考到底要不要让路。想了一会儿,懒得起来,又低头继续趴在前肢里,假装没看见人。
好狗挡道,大家乖乖地绕过它,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