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静是追求的周海平,其实,海平大学也是保送的,在大学里也是瞎胡混。我和他哥哥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正当治国在犹豫要不要把小时候在一起玩时,闹出了荒唐事说出来时。
小雨插话说“他就别说了,我都知道,说说其他三人吧。”
“李俊生是李老的外甥。这孩子身世有点离奇。他母亲不足月就遇到一次事故,把他从母亲的肚子里取出来后,他母亲就去世了。他父亲看着他才四斤多重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也不想要。是刘老夫人带回家,把他养大就跟着姓了李。”
“他父亲没老找过吗?”
“找也没用。是他们不要这孩子的。李俊生也不认他们。”
“吕向华是吕老的三儿子。赵玉涛是赵老的老来子,比他大哥小十六岁,一家人从小就宠着他。这几人,从小就不让家人不省心,虽然也都快四十的人了,还是有些不着掉,他们都想做生意,老人们就想起你了,也是希望他们能走上正道。”
治国笑眯眯地看着她。好像在说“哈哈,你都答应帮忙了,是会成为这几个臭小子老大,嗯,你这个孩子王也不是好当滴。”
小雨听说他们是调皮鬼也就罢了,学问低也罢了。可是,还都是老爷子们的心头肉,这就不好办了。打不得,骂不得,唉!我这是什么命呀?一路走来很辛苦,总盼着停下来歇息一下,可是总有一双无形的大手,赶着自己向前奔,而且还没理由反驳。又像老天爷总会出些难题,让自己去挑战,而且还是理由满满,不得不应战。
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老钱家欠着周海平家的人情,现在却落在自己头上了。再说,都是花花轿子人抬人,治国的前途,甚至自己大哥二哥的前途,都是在老人们的一句话中。尽管老人家都在缄默,可是无论如何自己也得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小雨一连两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想着解决的办法。倒是真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就是与他们一起参股。可是必须是你情我愿才行。
这个办法,还必须是他们自己个提出来才可以。只有这样既能最大化的帮助了他们,也减少了很多环节,自己占着主动权,才能控制住他们四人,真正的听自己的话。自己也会尽心引导他们,三年后,能让他们的老人都满意。同时,自己的利益也是很丰厚的。
这两天周海平四人也没闲着,有海平的和赵玉涛的大哥在内,还找了一个专业人士给他们出谋划策。
在海平把小雨的原话复述了一遍后,他们也都称赞不已,都说小雨的确拿出了最大诚意。说来说去,还是管理与销售是最大的难题。
直到最后,在那位专业人士的谋划下,做出了一项决定。就是把小雨的利益和他们四人的利益捆绑在同一辆战车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那种。这位专业人的确够专业的,也正与小雨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各自的心态不同而已。
大年初三时,小雨和治国来到了孔家,孔娟夫妇也来了。大家相互攀谈过后,小雨与孔娟开始摘菜。
孔老夫妇和两个女婿喝茶聊天。
孔老其实非常关心,小雨和周海平他们的那次谈话。可是这丫头这么沉住气了,竟然只字不提,实在安奈不住了,就笑着问“小雨啊,那天和海平他们谈妥了?”
小雨听后,就明白了他老人家也知道此事。看来还很上心,笑了笑说“爸,你也知道他们要去春江市办厂的事。”
孔老狡黠地一笑,心说“丫头啊,我老人家子可是给他们出谋划策的人。就是不能告诉你滴。”
温和地笑着说“嗯。我知道。”
小雨就试探地说“爸,看来我是跑不了了。我想过了,有两个办法。第一,我借给他们钱,给他们培训工人等直至能够安全生产,就是不参与经营与销售。第二,就是我把借给他们的钱当做股本,与他们共进退。到那时,我可真的是孩子王了,大事小情的,我都要管。生产,销售都的抓。你说我选哪个好呢?”小雨也很滑头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