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她给的太多了

作者:貌恭而心不服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如此一来,这帮人上这个谥号的目的,也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就是要用这个谥号,往已经死去的老皇帝身上泼脏水,从而对老皇帝的新政,给予盖棺定论。

如果说先前他们发动政变,消灭革新派,是从肉体上将新政碾碎;那么用“汉宪帝”三个字作为老皇帝一生的评价,就是从精神上将新政的神魂,彻底湮灭。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不但杀人,还要诛心!

而且不单单是诛大行皇帝的心,还是给新皇帝一个警示,如果新君也想要革新朝政,就看看老皇帝的下场吧。

任其生前权势滔天,死后也仅剩一捧黄土;做了什么事情,留下什么东西,都得经过那帮子文官处理,才能传达后世。

这就是丧志话语权后,皇帝身后之事的悲哀:只要安心听话,即使什么都不做,便能如宋仁宗、明孝宗一般,落得个好名声。

相反,要是皇帝爱折腾,那就可以参见朱厚照了;应州之战,近十万人级别的会战,史书上居然好意思写斩首十六级;把一场将鞑靼吓得不敢边犯的大捷,给贬地一文不值。

想到这里,李云棠不禁地望向懿安太后,感觉这女人怕不是跟底下一班大臣商量好的,要不然怎么一起玩起了“谐音梗”,给父女两个,一人戴了一顶亡国之君的帽子。

看那样子,像是不把人pua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就绝不善罢甘休。

不过或许太后还顾忌着跟老皇帝的情谊,下手没那么重,挑了在百姓间个不那么出名的李煜;而群臣就不一样了,直接选了贩夫走卒都知道的汉献帝。

毕竟如今的大汉,没读过李煜诗词的大有人在,但或多或少都听过说书人讲的三国,献帝无能丧国的形象,早已深入庶民之心。

可懿安太后清冷的声音突然响起、附和了这个谥号,果断地给李云棠一记响亮的耳光:

“以哀家来看,这宪皇帝虽说不是极佳的谥号,但也与先帝颇为相符;皇帝年龄尚幼,不知其中深浅,还好有张卿与周卿,不辞辛苦地为皇帝解释。”

说罢,懿安太后突然微微侧首,想要看看小皇帝的反应,结果目光正巧撞上了迎面看来的李云棠。

她脸上早就没有了刚刚的不虞,而是朱唇轻翘,留下一个似有似无的笑容后。坐正了身子。

这笑自然是极美的,差点引得李云棠失神,但他随即警醒过来,把心思放到正事上了:

不管这女人此番话是不是真心的,都向百官表明了一个态度——对于污名化老皇帝这件事,她十分支持,跟对此行为十分抗拒的小皇帝相比,她是更适合执掌政权的人。

仅凭这一项,她就很有可能获得许多朝臣的支持!

果不其然,下面紧接着就有搭话的了:

“太后体兹坤道,训隆文母,实属汉家之幸,就是不知陛下如今,意下如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