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小皇帝曾说,皇后比她大上两岁,结合年龄来看,那殿内的女子,就有可能是——
未来的皇后!
“哥儿,我都报上姓名了,你也该如实相告罢?”上官嬛半天未得回复,终于忍不住开口催促,“男子汉大丈夫,总不能言而无信,诓我一个尚未及笄的小女孩。”
“宣姐儿,我这样叫你可以么,”得到上官嬛点头应允后,李云棠接着问道:“不知这宣如何写的,莫不是草字头下一个宣纸的宣么?”
“不是不是,”上官嬛小巧的脑袋摇地如拨浪鼓一般,同时将抱在胸前的手臂打开,比出两个葱白的食指,在身前交成一个叉,介绍道:
“吾名取自宋朝蔡伸的《一剪梅》,里面有一句词叫做‘嬛嬛一袅楚宫腰’,不知哥儿可曾耳闻?”
听到这里,李云棠像是想起来什么,嘟囔了一句:“那不是甄嬛的嬛么,怎么读宣呢?”
“哥儿说错了哦!”
上官嬛虽只听清了环这一个音节,但这也不妨碍她兴冲冲地解释道:
“嬛虽然有环的读音,且亦是表明女子之名,但在蔡伸的词中,却是读作宣,意思为轻柔美丽的样子。”
被这么一通科普,李云棠瞬间觉得那啥传的作者,也是个丈育。
强行让女主名字跟诗句扯上关系,没想到连读音都没弄明白,一番操作成了附庸风雅,想必被后世的内行看了不少笑话。
而后他回忆起小皇帝又曾经说过,皇后闺名唤做上官嫣,而眼前的女孩儿叫上官嬛;这两个名字总感觉有种说不出的联系,让他更加怀疑殿内的女子就是未来的皇后。
如果假设成立,那么面前的女孩,就是皇帝的小姨子!
再说上官嬛这边,说完话后她还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像是对自己的字音纠正工作十分有成就感。
不过其说话虽然带着些卖弄的味道,但因语气轻侬,面容娇憨,竟让人生不出一丝厌恶。
知道了上官嬛的名具体是什么字后,李云棠又犯了难。
她已经将名字告诉了自己,且连出处都说了,不像是虚构的;李云棠如今有点骑虎难下,不得不吐露真名了。
与此同时,上官嬛的话音,又如影随形地追了过来:“这次哥儿,可以把姓名相告了罢?”
“额……我叫李云——”
踌躇再三,李云棠还是决定报个假名,以防惹出什么事情,难以洗脱干系,于是他赶忙改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