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三人皆做聆听状,可却没有一人出言劝说。
毕竟这是陛下的家事,他们实在不知道从哪里劝说才好。
景平皇帝似想到了什么,颇为感慨道:
“有一句话谢卿说的对,太子自幼孤僻,朕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放眼宫中也没有能够相信的人。
如今他能够信任一个人,的确也不是坏事。这也是当初朕让萧子澄接触太子的原因。
只是现在,这萧子澄有时真的有些不靠谱,得敲打敲打他了。”
朱瑱心中憋着一口气,竟直接回了东宫,借口身体不适连问安都不去了。
.....
要过年了,大街上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几家酒楼的酒菜都被点购一空,不得不提前关门回家过年去了。
于是乎,京中又流传起萧子澄一掷千金的败家事迹。
对此,萧子澄是全然不在意的。
马上过年了,山城的工匠、矿工们替他辛辛苦苦忙碌了这么长时间,送些酒菜过去算什么。
当孙二等人看到鸡鸭鱼俱全的酒菜,感动的无以复加。
这也是山城居民,第一次过上的如此丰足的年。
一桶桶的菜肴,那些寻常都叫不出名字的菜色,如今却成桶成桶的送到山城。
眼下天气寒冷,倒也不用担心食物保存问题,将菜肴冻在外面,等到了守岁那天,开锅一热便能享用。
这些菜肴,对于京都那些达官显贵来说,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吃食。
可对于山城这些流民来说,已经是难以多得的佳肴了。
时至今日,京都中诋毁萧子澄的流言,仍旧铺天盖地,唯一区别便是多了几句罔顾礼法之类的话。
可在这山城,不论是男女老少对于萧子澄的评价,都是出奇的一致。
当初若非萧子澄,他们兴许早就客死他乡,为了活命甚至易子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