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总,五分钟前,在京城南边的军用机场,一家试飞战斗机出了事故,试飞员强行降落失败了,飞机在滑行中起火,人虽然活了下来,不过伤势非常严重。”
对方没有废话,直接就在电话里给侯大林通报了这个最新的情况。
侯大林当时心里就是一震,他二话没说,只是让对方把自己这边的综合医疗车给派了过去。
这种综合医疗车是一个非常大的车,他的底盘使用一辆大巴,而且一出去,就是五辆车一起行动。这五辆车里都是不同的设备,这是侯大林在国内打造的最强的野外救生装备了。
当然了,通过这些车辆的配合,不但能救人,同样也能把一个人给“分解”了。然后把这些分解出来的不同器官,分别保存。
侯大林这次也让司机往现场赶,虽然离得有点儿远,但是在他到之前,他的医疗车就能更先到达那里。虽然对方也签署了“遗体捐献”的协议,但是不管怎么说,能把人救活,他还是要首先保证对方的生命的。
等侯大林到底现场的时候,在机场医院的外边,五辆医疗车已经展开,并且连接到了一起。
“伤员的情况怎么样?”侯大林首先问道。
“很不好,伤员的下肢没保住,身上大面积烧伤,脏器因为冲击,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听了现场医护负责人的话,在场的人心里都是一沉。不说别的,对于一个战士来讲,尤其是对于一个飞行员,失去了双腿,那基本就告别了蓝天了。
“秦主任,我把医疗车都带来了,这位是我们这种医疗车的主任,他对这个东西最熟悉。只要有用的着的地方,你就说话,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侯大林对机场医院的主任说道,他们的第一原则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尽力保住伤员的生命。
不过这个确实是太难了,手术几乎持续了一天一夜,心脏衰竭了,那就用人工心脏顶上。肺部损伤严重,那就要外部手段保证血氧。可是随着抢救的进行,伤员的生命体征却是急剧变化,已经好几次差点就宣告死亡了。
侯大林有几次都亲自上阵了,虽然他不是医生,但对人体的了解,也丝毫不比这里的医生差。
不过这里参与抢救的人都清楚,这位伤员的命,其实已经非常难以保住了。秦主任在跟上级和家属的汇报中,已经用上了“尽人事,听天命。”这样的字眼儿了。
就这样,又坚持了三天的时间,可以说,伤员此时已经完全靠着医疗车里的设备,才能保持生命了。
“医生,不要再折腾建平了,让他安安稳稳的走吧。”唐建平的妻子和父母,含着泪,做出了这个决定。
他们已经去看过了,看着躺在一大堆机器中间的人,他们觉得,与其让他受这样的罪,还不如让他安安稳稳的走。他们已经从大夫那里知道了,他们的亲人,只能靠着这一大堆的机器,才能活着。
侯大林今天再次来到了这里,病人是不能动的,只能他这个好人往这边赶。
面对这位英雄的妻子,父母,侯大林不得不把他们的计划完完整整的告诉他们。包括同样在现场陪同的唐建平的领导们。
“大叔,大妈,还有嫂子,之前我们跟唐建平同志签署过一份文件,是“遗体捐献”这样的文件。不过这个跟遗体捐献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是在他当前的这种情况下,也就是受伤而无法抢救的情况下,参与我们的一种试验。”
话说的有些绕,不过意思他还是说明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