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少不更事

作者:易欢先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在翰景宗长孙虞城还是储君的时候,吴成璧就紧随左右,随其南征北战,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而后又助长孙虞城平定了江留王长孙虞川和汝明王长孙虞池所发动的史称双王之乱的叛乱。

一时之间,吴成璧和长孙虞城的君臣之谊成为朝野佳话。吴成璧也被连连提拔,至长孙虞城登基之时,更是被封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一品柱国大将军,成为国之栋梁,并赐予上可斩昏君,下可杀奸臣的名剑“独孤”。

没错了,就是吴莫染拿在手中的那柄宝剑。

所以说,就算是皇子,也会对吴莫染有所忌惮。

所以,在公元936年的那个秋天,当时十六岁的吴莫染见到了比他小两岁的长孙元阙,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然后,就开启了两人长达十年形影不离的友情。

在此期间,再无人敢欺负长孙元阙,两人更是互通有无,互相促进,吴莫染教长孙元阙武艺,长孙元阙教吴莫染写诗。

看到两人如此形影不离,翰景宗一高兴,给吴莫染在少帅的名头上又封了个从四品睿王府亲事都尉。

他的本意是希望吴莫染可以好生照应他这个性格懦弱的儿子,对他也好有个照应,但是这个决定却让吴成璧颇为不快。

话说这吴莫染虽然是吴成璧第五个儿子,他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三个姐姐都已嫁人,而且嫁的都极好,大姐吴若梅嫁给了刑部侍郎卢涣宇,二姐吴若兰嫁给了礼部编撰石承恩,三姐吴若竹嫁给了卫城司典卫使刘汉卿。

而他的四哥吴莫敌却死于多年前的双王之乱中,因此吴莫染成为了吴府的独苗。

所以吴成璧原本打算为自己的儿子在皇帝那里讨一个既有前途又能历练的职位,比如他看上的督察院的巡城校尉一职,他想让自己的儿子能在这个职位上多走动走动,一是积累经验,二、是积攒人脉,为以后的升迁打下基础。

但是,翰景宗的一纸加封,让他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但是就算他觉得跟着一个十八线的小王爷根本就毫无前途可言,然而圣命难违,也只好在今后再做打算。

倒是这吴莫染述职之后极为开心,因为可以和长孙元阙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了。虽然两人主仆有别,但是两人私底下会以兄弟相称,他们原本以为这样美好的时光可以永远延续下去,但是公元945年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在这一年,发生了一场名为羡渊的乱党叛乱。这羡渊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没有人知道的?

吴亦欢端着酒杯,透过杯中酒看着在座的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人,隐约让他产生了沧桑之感。

羡渊,羡渊,羡慕深渊。用羡渊教教主公孙乱的话来说,就是渴望如同深渊一般的未知降临人间。

公孙乱这个人的脑洞比较清奇,他认为翰朝立国已久,举国歌舞升平,国泰民安,对我们来说这不是好事吗?他就不一样了,他觉得这人呢安逸久了,就会失去动力和上进心,变得懒惰,没有创造力,也就是不好玩了。

所以他发动羡渊之乱的目的就是想让这世间变得重新好玩起来,真是一个具有二次元反派思维的大坏蛋啊!

话说这公孙乱原名公孙礼成,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少时极为聪敏,看任何书都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不光在他家,就是十里八乡之内,他都是人中翘楚。他原本拜入了名仕苑天成的门下,但是却在短短一个月之后,却被苑天成给劝退了,理由是才疏学浅,怕耽误了他的前程。这苑天成是何许人物啊?他可是和当时的大儒范雪礼并称为‘北范南苑’的了不起的文学家啊,怎么会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