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有眼不识泰山了吧?赵公子非但是状元的公子,还是状元的老师……当然不是他爹的老师,而是他的弟子也考中了状元。”岳云朋巴不得不给客家人固定的学额,便杂七杂八解释起来。
一次两个学额虽然不多,可三年四个,六年八个,二三十年下来,就是三四十个同宗同族的秀才,本府好大的一股政治势力了。
他自然要卖力替赵公子的方案鼓与呼了。“这一科,他办的玉峰书院,更是一举考中了五十名进士!你说吓不吓人?”
‘其实香山书院还考中了三十一个呢……’赵公子默默道。不过他巴不得别人分开来算呢,还能稍微不那么扎眼点儿。
但这便足以把林家人惊得炸了锅。
进士老爷,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啊!哪一个都要汇聚八乡文气的,一个县里多少年都出不来一个。
大明一千四百多个县,三年一次大比,每次考中三百五十人左右。平均算起来,一个县里十年轮不到一个进士呢。
赵公子的学校却能一科考中五十人!这是什么样的神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