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贵一点的价格对于海思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莫非羽震半导体在这几年的布局,已经发展到如此高的水平了吗?竟然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生产,莫非这几年储存了大量的硅材料吗?”
甚至目前的整个海思麒麟的团队认为羽震半导体做事可谓是在未雨绸缪,早就料到了自己相会遭受的打击,甚至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来面对这些打击。
于是海思开始和羽震半导体商议着相关芯片流片生产的问题。
在经过了差不多将近一周的商谈之后,最终将芯片的产能定在了1200万片。
而除去流片的费用,海思需要向羽震半导体支持60亿的费用,平均每块芯片的代工生产成本就达了五百元。
这个价格也算是业内比较高的存在,要知道目前的台积电给膏通代工的芯片平均费用基本上都是四百以内。
在签订了相关的合约之后。
羽震半导体也表示,交代今年的三月初就开始正式的流片,争取在今年的十月份之前分两批次将芯片交付给海思。
同时海思在商谈之中也表示想要派遣自己公司的员工前来羽震半导体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进修。
周震自然明白海思的想法。
毕竟现在的羽震半导体是目前整个半导体领域之中拥有核心科技最强大的公司,不仅能够设计出顶尖的处理器芯片,同时在相应的芯片代工生产领域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海思来学习羽震半导体,多半是想要学习相应的经验,争取早日加自家的芯片代工的制程提高到新的水平。
对于对方的要求周震并没有拒绝,毕竟现在的羽震半导体也缺员工和人才。
对方愿意派遣专业的人士来给自己打工,那也是很好的事情。
虽然对方能够借此工作的机会进行相应的学习,但是有些相应的核心技术都会被周震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就比如说相应的新材料,新的核心架构等工艺。
对方虽然说能够借此机会学习到一些东西,但是最为深层次的东西始终是掌握在周震的手中。
或许对方能够借此机会使得自家的公司实力增强,但是始终是无法超越羽震半导体这座大山。
同时周震也希望借此机会给自己树立一个相应的竞争对手,毕竟目前的这家公司实力太过强,很容易遭受到一些相应的监管。
只有给自己造出对手,才能够让自己在相应复杂的环境之中继续的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