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最后,盗跖是否会兵败身亡,跟庆忌的干系不大。
庆忌养贼为患,是为吴国谋利而已。
倘若日后吴国变法大成,又有称霸天下的基础后,庆忌势必是要挥师北上,逐鹿中原的。
届时,盗跖将是庆忌的一大助力!
……
吴王庆忌二年,即公元前512年,秋八月初。
闲来无事的庆忌,决定出巡,视察一下吴国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以为第二次的变法改革做足充分的准备。
国君出行,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吴国的疆域北至江淮,南到御儿江(今富春江),东临大海,西过大江,方圆纵横一千余里,可谓是幅员辽阔。
可惜的是,吴国属于地广人稀的类型,人口密度并不稠密,远逊于齐、鲁、晋、卫等中原诸侯国。
饶是如此,庆忌要进行一次出巡,都需要耗费不少的时日。
春秋时代,大国愈大,小国愈小,大者疆土方圆数千里,城邑数十座,小者仅有五十里地,一座城邑而已!
庆忌的出巡,毫无疑问是影响深远的。
古代帝王出巡,同样是出巡,起到的效果,或者说其目的性却是截然不同的!
如清朝的康麻子与“弹幕祖师爷”乾隆皇帝。
一个提倡轻车简从,考察民情吏治,安抚士绅,一个则是多为游山玩水,蠲赋恩赏。
乾隆每次出巡都是大张旗鼓去的,御辇龙船前后左右都有成千上万的侍卫人员,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
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
而且,乾隆帝因为六下江南游逸挥霍,他南巡的花费超过康熙百倍以上……
正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庆忌的这一次出巡,自然是带着极重的目的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