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旦吴军侵入到楚国腹地,楚人岂能不跟吴国拼命?
这样一来,所导致的后果显然不是庆忌想看到的。
所以,与楚国开战,尤其是全面开战,庆忌必须要慎之又慎!
“大王,太宰所言,不无道理。”
一向足智多谋的范蠡,跟着站起身,朝着陛台上的庆忌作揖道:“然,臣以为,此时伐楚,并无不可。”
“楚王尚未亲政,权柄操于妇人、庸臣之手,楚多贤能,而楚国不能用之。楚多猛士,而楚国不能任之!”
“这是上天赐予我吴国的良机。大王,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楚国庙堂之上,多为尸位素餐之臣,乡野之间,尽是食不果腹之黎庶。而吏治fu败,各地封君相互倾轧,勾心斗角者,其心难以拧成一股绳也!”
顿了顿,范蠡又慨然道:“大王若伐楚,要么取楚国之边城,要么便一鼓作气,直捣郢都!”
“如若不然,楚国依靠土地之广袤,士气之用,唯恐楚人痛定思痛,上下一心,抗拒吴师,届时我吴军便难以从楚地脱身矣。”
最了解楚国的,还是楚人。
范蠡跟伯噽、伍子胥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楚人。
只不过,范蠡与楚国之间,并没有那种深仇大恨。
所以,范蠡自始至终能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头脑!
正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楚国虽是范蠡的母国,但现在范蠡为庆忌效力,怎能不为吴国的切实利益考虑?
范蠡的这番话,才是最为中肯的!
至少庆忌听得出来。
的确!
楚国的疆域广袤,战略纵深长,吴国一旦跟楚国全面开战,要么就将楚国一竿子打死,让其永无翻身的可能性。
要么,就只是小打小闹,夺取一些无关紧要的边城,以告诫楚人,同时壮大自身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