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崖山之后儒学灵魂失去高尚神圣性

作者:王道一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嗯哼,所以,小日子国的人说,他们是传承古中国文化最全的国家,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也是错的,他们不是传承古中国文化最全,而是传承古中国里儒学文化最全!

话归正题。

李善长是大儒,他当然知道儒家自身的缺陷,早在百年前崖山之后就已失去神圣性。

大多数学儒的读书人一辈子念叨着道德,一辈子读儒书只是为了当官,太容易出犬儒败类。

当然,李善长自认他可不是败类犬儒之类。

他下意识的忽略了自己曾经背弃朱元璋,从了郭子兴的这件事。

其实从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李善长本身的儒家思维中所存在的扭曲卑劣奴性。

他要是真的坚持不从,郭子兴也未必杀他。

但是,郭子兴给了太多,又太热情,愿意给军师之位。

彼时,朱元璋只是郭子兴的义子,又被郭子兴收了兵权。

李善长思前想后,又怕郭子兴一怒之下杀了自己,小命不保。

自认是‘聪明人’的李善长,只能‘无奈’从了。

然而,这事情要是放在三国时期的大儒,绝不可能。

那时的儒者,尤其是大儒,绝不轻易认主,一旦认主,也基本不会背弃,除非主上死了。

那时的大儒对于自己的灵魂操守神圣性重于一切!

那时儒学的高光神圣性,在三国时期也闪耀夺目之极!

李善长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心头才越来越冷。

他知道,朱元璋这条大船上以后的位子想越坐越高,这个王明将是最大的拦路石了。

李善长是大儒,虽然灵魂中没有高尚神圣性,可他也是大儒。

他很轻易的察觉到了事情的根源严重性。

王明是一个道家黄老学派出身的人,并且有着道家学派很少的政治野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