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会场,现场就响起了还算热闹的掌声,这一点和国内就不一样了。
在国内,文艺片相对来说还很弱势。
虽然有些自誉为文艺小资青年的人捧场,但整体形势还是不行。
真正明白这里面道道的,大部分还是圈内人,但明白归明白,炎国整体没这个气氛呀。
有那些拍一部电视剧就红了的明星,粉丝几百万上千万,出门又有助理又是保镖数十人环绕的。
把这些人换到国外,你看谁鸟他们。
在国外娱乐圈,真正顶层的虽然也是影视制片公司和一些导演。
但他们的阶级更清晰,更残酷。
那些拍商业片赚钱出名的明星,永远只是戏子!
他们的钱都是浮财。
身单势薄的,以为搞一个小工作室就行了?
想太多了,听说过某某明星陪哪个老板吃饭的,谁听说过哪个老板陪明星吃饭的?
追女星的时候不算!
这就是血淋淋的阶级。
文艺片在欧洲的势力最大,美国一向是不愿承认,但身体很诚实。
真要是商业片导演,除了那些特别特别有名的,其他的连奥斯卡都进不来,在一些资本眼里,他们算是工具,不算是导演。
商业片是具有可复制性的,剧本都是有套路有模板的,文艺片看的是思想!
大家档次不一样!
如果郑旭愿意,现在的他可以在美国住一整年,每天换数十个不带重样的女星都行!
就因为他拿过两个奥斯卡了!
这就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