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不是每个重生者都拥有好运

作者:肖邦乱弹琴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他要用贪婪这两个字,让赵世豪自己打败自己。

他拒绝了老赵的宴请,让老程转告老赵,他会让赵世豪参与他在临水的所有生意,从最基本的道理开始教他。看在老程的面子上,他会毫无保留。

老赵还是领着儿子亲自登门拜访,山南海北地和周大林聊了一个晚上。

从聊天里,周大林听出来,老赵算得上见多识广,知识面比较丰富。比起老程只局限于自己的爱好里,其他知之甚少来,老赵还真算个人才。

但相比于老程,老赵也有缺点,就是涉猎甚多却都比较肤浅。像这种什么都懂一些,又什么都不精的人,在周大林看来,反而更不容易成功。

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暴露一个人的性格。这句话,对周大林这种两世为人的来说,的确属于真理。

因为从谈话当中,可以听出来对方对一个问题的关注角度。也就是说,对方是从哪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对方为什么要从这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呢?这就暴露了对方的思维习惯和做事方法,进而暴露了对方思维是否缜密,人生格局大小,甚至性情、脾气快慢,都可以体现出来。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谈话过程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自私程度。

老程说话做事儿,往往会考虑别人感受,为别人考虑。也就是他对吴英母女说的,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关于让赵世豪下车这个问题,他首先考虑的,是赵世豪跟着周大林,对赵世豪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他首先要问周大林,准备怎么教育赵世豪。

确定了赵世豪跟着周大林有好处之后,他考虑的又是老赵能不能接受让他儿子下车这个问题。

所以,从谈话中,周大林就可以判断出来,老程是个心地善良,品格高尚的人,至少不是个自私的人。

而老赵和他谈话时,老赵说问题不自觉地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评判。

这说明,老赵这人比起老程来,就自私很多。做为儿子,赵世豪自小受老赵家庭影响,自私的就更厉害一些。

怪不得,他可以在车上睡大觉,而考虑不到老程开车的辛苦。

也怪不得,程晓生孩子以后,他可以不顾程晓的劳累与辛苦,一点也不帮程晓。

程晓每天工作劳累一天,回来还得打扫卫生、看孩子做饭,他可以心安理得地崴靠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看着程晓忙碌。

因为他极端自私,根本不可能站在程晓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他觉得程晓忙碌应该,他享受也是应该。

哀莫大于心死。和这样一个极端自私的人相伴一生,程晓的心不死掉,是不可能的。

这种人,即便给他多少机会,他也会白白浪费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