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想得倒美。
我们有史密斯老师的名望,你们有什么?
爱德华定了定神,仔细听着林思涵的讲解。
“其二,即时分支。”
“开窗方案有个弊病——支架固定问题。”
专家们齐齐点头。
骨折内固定时,医生们会用螺钉固定小钢板。
置入冠脉支架时,血管本就狭窄,支架放进狭窄血管后会人工扩张,使它与血管紧密贴合,时间长了,还会与血管生长在一起。
所以不容易发生移动。
但用于血管瘤的腔内治疗,又或者其他什么非狭窄性的血管治疗时,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血管瘤,本身就是血管极度膨大,支架放进去后,近似于“悬浮”在膨大的血管里。
支撑它的力量全靠两头——支架长度会比瘤体稍稍长一点。
但显然支架不可能过长,否则会有很多新问题。
不够长的话,光靠两头这点点力量根本不够固定,很容易导致支架移动。
轻则发生内漏,重则完全失去作用,甚至游走到它不该去的地方,带来危害。
开窗方案仅仅是保持了分支血流通畅,不具备任何固定能力,所以局限性很大。
林思涵接着说道:“而支架具备分支的话,分支会帮助固定,并且很牢固。”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众人又点头,期待地看着林思涵。
具备分支的支架早就有了,弊病你林思涵肯定也知道。
比如找不到尺寸适合的支架。
比如必须分步手术,造成时间过长、损害加大、两次置入物之间联结出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