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的话,这些股票可就全砸在手里了。
……
站在酒店的门前,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甚至特意看了看身上的衣服,还好,还算整洁。
自从大西洋电缆断裂沉入大西洋,公司濒临破产后,他一直被官司缠身。面对债权人的索赔,他几乎处于破产的边缘。
也正因如此,当有人要收购他持有的公司股票时,在接受对方的出价时,他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他需要与收购方见一面。
在酒店的咖啡厅里,简单的客气之后,菲尔德直接进入了话题。
“巴菲特先生,我听说你已经买了市场上所有流通的股票?”
“对于全世界来说,它是一家臭名昭著的公司,它的股票一文不值,除了所谓的大西洋电缆筑建权。”
“是的,它拥有英美两国政府的特许。”
菲尔德点头说道。
当然了,他并不知道,几年后,当他重整旗鼓召集投资人再次筑建另一条大西洋电缆时,他足足花费了三十万英镑,才从他曾经持有的公司手中,买下了这一权利。
“即然是臭名昭著,那你为什么还要收购它呢?”
菲尔德好奇道。
“投资嘛,总是需要冒险的,我觉得,也许可以重新试一下,你觉得呢?菲尔德先生?”
“你是说……你打算重新连接那条电缆!”
菲尔德惊讶道。
“先生,这是真的吗?你真的准备重新连接那条电缆吗?”
他之所以会如此的激动,那条电缆直接关系到他的声誉。
1858年,在大西洋电缆建成后,当纽约收到英国女王发出的电报时,整个美国都为之欢呼,而他也成为了全世界的英雄,可是很快,那条承载着荣誉以及财富的大西洋电缆就成了一个笑话——因为它的信号日渐微弱。
为此当时英国成立的由7名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后来得出的结论为,3200公里海缆在莫尔斯电码发送中的巨大阻抗使信号严重衰减和延迟,于是首席电子专家惠斯通决定提高电压到2000伏以上,结果高压电不仅击穿了电缆绝缘,还烧断了电缆。
大西洋电缆断裂后,就此沉入大洋。